蕭邦與華沙

寫波蘭,不能不提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不論波蘭國內外,蕭邦都是家傳戶曉的名字。這名鋼琴詩人雖已逝去多年,波蘭人依然沒有忘記他。為了紀念他,華沙機場命名為華沙蕭邦機場(Warsaw Chopin Airport)。華沙每年會舉辦國際蕭邦鋼琴比賽(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還有以他命名的音樂大學。市中心的瓦律基公園(Łazienki Park)內的蕭邦雕塑更成為華沙市的地標。

Royal Route_Łazienki Park_Chopin Monument 06

華沙瓦律基公園內的蕭邦雕塑

蕭邦生於1810年,出生地位於華沙以西50公里的一座小鎮熱拉佐瓦-沃拉(Żelazowa Wola)。當地人為了紀念他,不僅重新修葺並開放其故居,更開闢了一座佔地面積19公頃的公園。每逢夏天,園內芳草萋萋、蒼翠欲滴,草香沁人心脾。潺潺流水,洗滌心靈。樹影婆娑,涼風習習,輕輕觸動心弦。

DSC01219

蕭邦出生地博物館

和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一樣,蕭邦自幼年便被公認為一名音樂天才,他四歳便會彈奏鋼琴,七歲便曉得作曲,八歲公開演奏。蕭邦出世半年後,父親帶領全家人搬去華沙定居。他在華沙定居,接受音樂教育,開展其音樂事業,直到二十歲才搬到巴黎定居。當時華沙充滿文化藝術氣息,上流社會人士熱愛音樂,經常舉辦音樂沙龍和演奏會,令到年少的蕭邦經常有演出機會,為公眾認識。可以說,蕭邦在華沙的經歷,對其往後音樂事業打下了扎實穩固的基礎。

華沙能夠成為文化藝術之都,這要歸功於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Stanisław August)。他是波蘭的國王,於1764年加冕後不遺餘力推都華沙的文化教育,他開辦大學、興建劇院、資助不少藝術家,被譽為波蘭啟蒙運動的推動者,為後世所稱譽。諷刺的是,奥古斯特是一位亡國之君,更是波蘭的最後一位國王。1771至1795年間,波蘭領土三度被強鄰瓜分,西方史學家稱為Partition of Poland,而且第三次瓜分後,波蘭更慘遭滅國,奥古斯特被迫退位,從此被軟禁在俄羅斯,鬰鬰而終。

亡國之君而擁有藝術造詣大不乏人。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獨步古今,他也是史上最出色的繪畫家之一。李後主李煜的《玉樹後庭花》、《虞美人》等詞傳誦千古。連隋煬帝楊廣也寫得一手好詩。究竟是玩物喪志,於是怠於政事,荒淫亡國?還是國事早已不可為,大廈將顛,返魂乏術,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一樽還酹江月?

17世紀下半葉,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的浪潮席捲歐洲各國,知識分子鼓吹理性、科學、自由和平等的觀念,他們向傳統宗教和君權主想提出嚴厲批判。啟蒙運動又𧗠生了浪漫主義(Romanticism)和民族主義(Nationalism)。前者強調對自然和歷史的重視,後者提倡民族認知和民族自決。政治思想、哲學、文化、文學、藝術受到前所未見的衝擊。蕭邦的作品也沒有例外,他的音樂除了重視個人情感的表現,歡笑、憤怒、哀傷、快樂、懼怕、絕望、徬徨、愉悅等情緒都溢於言表。同時,他的音樂也帶有濃濃的鄉愁,抒懷對故鄉無限眷戀之情。

國與國之間的博弈長期造成科學研究、人文哲學與及藝術思想的發展。四分五裂、山河破碎、國破家亡的憂患意識為創作提供源源不絕的養分,哲學、文學、藝術等不斷突破。相反中國長期處於大一統王朝下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獨尊儒術,唐宋元明專制統治不斷強化。中國讀書人思想被牢牢囚禁,中國人一直原地踏步,直到清末民國才迎來思想的大躍進,孰幸孰不幸?

蕭邦的音樂感情豐富、變化多端、如夢似幻,每一份作品,不僅是一篇樂章,更是一首詩、一闕歌、一封情書。若果生於中世紀,我相信蕭邦是一位到處飄泊,四海為家,浪跡天崖的吟遊詩人,四處吟唱英雄事跡、民間故事及神話傳說。又或許他會化身為那位情深款款,高唱《公主今夜不眠》的杜蘭朶。他也可能是羅密歐一樣的情聖,在陽台下深情表白:"小聲點!甚麼光從窗口透出?那裡是東方,茱麗葉便是太陽!" (But, soft! What light through yonder window breaks? It is the east, and Juliet is the sun!)(延伸閱讀:《茱麗葉之家沒有茱麗葉?》)

Chopin Museum 44

雕塑家獨其匠心,將蕭邦那充滿激情和生命力的左手成為了凝固的永恆。

華沙市內有一座蕭邦博物館(Chopin Museum),是我去過其中一間最出色的博物館。館內詳細介紹蕭邦的生平、音樂、人際關係,展品淋郎滿目,信扎、名信片、墨水筆、樂譜、鋼琴、鍊錶等。如萬花筒般變化多端的多媒體,令原本老態龍鍾的博物館,倍添時代感和娛樂性,對古曲音樂一無所知者,也會覺得趣命盎然。

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藏品,是蕭邦的金屬左手守模。雕塑家獨其匠心,將蕭邦那充滿激情和生命力的左手成為了凝固的永恆。後世記戴,蕭邦自幼身體贏弱,但看其手模,手指骨節分明,十指尖尖,似在彈奏,靈巧卻有勁,如彈指驚雷、如疾風勁草、從容不迫、揮灑自如,哪像體弱多病之人?西方音樂史上,英年早逝的音樂天才大不乏人。蕭邦辭世時,年僅38歲。莫札特,35歲。舒伯特 (Franz Schubert)更早,31歳。或許他們日以繼夜、努力不懈地創作,直到油盡燈枯。他們將激情化為音符,理想寫成樂章,不斷燃燒自己,直到成為灰燼,利用短暫的青春換來永恆的旋律。

透過神奇的雙手,蕭邦創造了無數餘音裊裊,繞梁三日的樂章。每次聽他的音樂,總會想起杜甫《贈花卿》的名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他的音樂如新鶑出谷、乳燕歸巢,同時,又抑揚頓挫、千迴百折。受到傳統音樂啟發而寫的《波蘭舞曲》(Polannaise)洋溢著波蘭民族風格,讓人鬥志昂揚、情緒高漲。《小狗圓舞曲》 (Waltz of the Little Dog)使人身心舒暢、如沐春風。為十一月起義(November Uprising)失敗而寫的《革命》(Revolutionary)練習曲弄到人百感交集、五味雜陳。同樣是練習曲的《離別》(Tristisse)則悽楚動人、迴腸盪氣。

蕭邦的音樂,又似高山流水,陽春白雲,一般人難以心領神會。當年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因得罪權貴被判斬首(延伸閱讀:《嵇康與山濤》)。行刑前,嵇康最後一次撫琴彈奏《廣陵散》,彈奏完畢後,他慨歎:「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當時的琴譜沒有記載旋律和節奏的,必須靠師徒口耳相授。幸好有人發明了樂譜,否則蕭邦的作品就如同那曲《廣陵散》,化為縷縷輕煙,消失於穹蒼,最後永久失傳,成為千古憾事。

Royal Route_Holy Cross Church 01

華沙聖十字教堂

1849年,蕭邦在巴黎因病辭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他的遺願便是心臟能夠安放在故土,其大姊也不付所託,將蕭邦心臓偷運回國,最後被供奉在華沙聖十字教堂(St. Holy Cross Church)的柱子下,讓後世憑弔。教堂柱子上鑲著一塊大理石紀念碑,碑文引用了聖經馬太福音6:21的一句話:"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For where your treasure is, there your heart will be also.)

Royal Route_Holy Cross Church 11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最終,遊子歸家了,他把心和財寶也帶回家。

延伸閱讀:《愛在琴聲終結前──蕭邦與喬治·桑》

《門外漢談音樂家》系列文章
《貝多芬的遺書》
《蕭邦與華沙》
《愛在琴聲終結前──蕭邦與喬治·桑》
《拉赫曼尼諾夫的遺憾》
《民族音樂家西貝流士》
《當莫札特在薩爾斯堡》
《莫札特費加洛之家》

29 thoughts on “蕭邦與華沙

  1. 君王是全才者文治武功皆備畢竟不多
    綜觀政治最後留下的可能是鑑戒成分較多
    而文化藝術卻可能是相對長久影像深遠的
    也許朝代帝王更替都有它要彰顯的歷史意義吧!
    這讓我想到德國巴伐利亞的路德維西二世
    也是沉迷於藝術荒廢政治
    最後溺斃於湖上但死因不明
    不過因為他的熱愛藝術
    保留了美麗的城堡及大自然風光
    如今年年為巴伐利亞帶來豐厚的觀光!

    我想蕭邦是相當感性的
    如果他生於中世紀,,,,,
    覺得你寫下的這段想像實在讓人很沉醉
    蕭邦會很喜歡你的描述的!
    真的非常喜歡你今日的這篇文章!

    Liked by 3 people

    • 你誇獎了…
      說得真好,文治武功皆備的君主如鳯毛麟角。曹操是鮮有的例子,不過他壯志未酬,未能統一天下。看來世事往往不能兩全其美。
      我原本也把路德维希二世寫在文章內,但想起他不是亡國之君,唯有「忍痛」作擺。他當國王沒甚麼出色,最後連王位也被奪走,但他卻為後人留下那麼多美輪美奐的宮殿,他的「不幸」倒成為我們的「幸」。

      Liked by 1 person

  2. 我覺得是現在上位的人,發明非常細膩的控制方式,你要拿走博士學位,你的30年就過去了,而且你要取得博士學位,通常衹能玩上面的人已經玩過的把戲。也就是說你不太有所謂出人頭地的可能。想要的話衹要活得夠久。

    • 我想這是人性吧,人總會想維護自己利益
      加上社會改變了,從前百物待興,社會急速發展,人力資源供不應求,「上位」機會自然大,現在恰恰相反…

      • @Edward 第二次世界大戰,將既得利益者掌握的東西重新分配。就臺灣而言,公地放領和375減租也不是只靠請地主照顧佃農,這類的言論的手段可以達到的。當我們看到硃门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候。我們的反應是什麼?不過看來我們是向美國靠攏,而且,我們的生育率低的太離譜,接下來如果沒有什麼戰爭發生的話,就是大部分的人的墳墓都沒有人掃,靈骨塔的年費也沒有人去付。大概就是這個未來吧!

  3. 你親自拜訪了蕭邦的故鄉~ 令人好生羨慕啊! 記得小時候練蕭邦的曲子,總是跟老師拔河,「蕭邦的大和弦好難彈,誰有那麼一雙大手能輕鬆地彈這些樂段?」 結果老師告訴我,蕭邦的手一點也不大 … 是我自己懶得練習 … 。 今日一看到蕭邦的手的模型,好感動。

    Liked by 2 people

  4. 從小被媽媽逼著練琴所以有一陣子對鋼琴沒什麼好感,但蕭邦卻一直是我很欣賞的音樂家,他的音樂輕易能挑起最倔強的人的情感!
    有機會一定要去華沙看看~

    Liked by 1 person

  5. 雖然知道浪漫主義派的鋼琴家蕭邦,但我沒有特別聽他的作品,以前學生時代,倒是挺喜歡舒伯特的鱒魚。波蘭還出了一名女詩人辛波絲卡,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Liked by 1 person

    • 鱒魚我也喜歡,假如你喜歡鋼琴音樂就要聽聽蕭邦,幾乎我認識的所有愛鋼琴音樂的朋友都愛蕭邦

      原來辛波絲卡是波蘭人!你看過其作品嗎?

      • 因為程度比較初級,我聽的鋼琴音樂就是最基礎的巴哈彈奏而已,賦格是很好的催眠曲可以讓我盡快入睡,哈哈 !

        辛波絲卡的詩作應該有中譯本,但我沒有買來閱讀。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