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的輓歌

醍醐寺位於京都伏見區,它並非單一寺廟,而是從山麓伸展到山腰的一組建築群。從山下的三寶院、「下醍醐」區徒步到山上的「上醍醐」區要花一小時,建築群之規模可見一班。醍醐寺乃醍醐天皇出資興建,後來因慘遭戰事蹂躪而付之一炬,到了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後下令重建,1994年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醍醐寺最受遊客歡迎之處莫過於山麓的三寶院,院內的庭園乃匠心獨運、巧奪天工之作。日式庭園主要有枯山水和池泉迴遊式庭園兩大類,前者代表作有龍安寺,後者則有金閣寺和這座三寶院。枯山水庭園主要由砂礫與石塊組成。池泉迴遊式庭園有瀑布、石橋、樹木、池溏、錦鯉、青苔、花卉、綠草,庭園最精妙處莫過於其空間佈局,觀賞者僅須移動寥寥數步,截然不同的庭園景觀就會映入眼簾,其樂無窮。我很喜歡在古樸幽雅的寺廟庭園駐足,享受那靜謚氛圍,感受天地靈氣,讓心情沈澱、心神平靜。

醍醐寺_三寶院12

池泉迴遊式庭園有瀑布、石橋、樹木、池溏、錦鯉、青苔、花卉、綠草,庭園最精妙處莫過於其空間佈局,觀賞者僅須移動寥寥數步,截然不同的庭園景觀就會映入眼簾,其樂無窮。

每年四月,春櫻開到鋪天蓋地,醍醐寺都會舉辦名「豐太閤花見行列」的活動。「豐太閤」就是豐臣秀吉,「花見」是賞花,「行列」就有巡遊之意。聰明的讀者一定猜到這個節日和秀吉大有淵源。

秀吉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他是貧苦農家子弟,據說連姓氏也沒有。直到成了親後,他才借用了妻子寧寧娘家的姓氏「木下」,名木下滕吉郎,後來又改為木下秀吉。

英雄莫無出處。秀吉年輕時加入了織田信長的軍團。信長乃一代雄主,胸懷天下,立志要結束戰國的亂世。他常不按牌理出牌,用人也是唯才是舉,從不講究出身門第。他慧眼識英雄,看出秀吉非池中之物,加以重用。果然,秀吉也沒有令信長失望,他屢立奇功,成為信長的股肱之臣。

秀吉天生樣貎醜陋,但他卻擁有攝人魅力,交際手腕強,善於擄獲人心。他生性豪爽、喜歡熱鬧、好交朋友,愛開玩笑,經常逗人開心。他對朋友下屬出手闊綽大方,令他贏得衆人愛戴。李太白詩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秀吉就是這類人。他不斷建功立業,得到賞賜不斷增加,一邊廂「千金散盡」,另一邊廂錢財又滾滾「復來」,所以不愁沒有錢花。

有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有智慧者處理事情,總會反覆推敲、再三思量,這往往令他們錯失不少良機。秀吉也是智者,但他處事從來不會憂柔寡斷、前思後想。人家「千慮」,他卻「不慮」,想做就做。信長和家臣開會,每次他拋出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問誰人願意接手時,家臣總是面面相覷,無人敢接下主公的燙手山芋。秀吉總是自告奮勇,願意接下信長艱辛無比的差事。這並非他有超群智慧,而是他天性樂觀,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他做事邊幹邊想,邊想邊幹,摸著石頭過河,一定有解決方案。事實上,他腦筋靈活,點子多,信長交代的差事,他總辦得妥妥當當,這自然讓信長對他分外青䀹。

個人認為,秀吉更厲害之處,就是對人情世故瞭如指掌,尤其精通「辦公室政治術」。

當秀吉還是一名低階士卒,他負責保管攜帶信長的草鞋。某天寒氣來襲,他把信長的草鞋放在身穿的衣服內,抱在懷中,替其保暖,令信長穿著時更舒服,他的細心,贏得後者好感。

其後秀吉嶄露頭角,成為獨當一面的將領。信長覺得他好歹也是個將領,總要有個姓氏才夠體面,要他改一個姓氏。當時信長有兩名下屬,一個叫丹羽長秀,另一個叫柴田勝家,兩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家臣。秀吉從上述二人的姓氏中各取一字,替自己改了一個叫「羽柴」的姓氏。這等同告訴對方,我非常仰慕兩位。用這方法去贏得他人好感,比較你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去奉承不知高明多少倍!

天正十年(1582年),秀吉奉信長命令進攻備中國高松城。經過一輪艱苦經營,敵人已是強弩之末,勝利指日可待。如果是一般將領,應該會下令士兵一股作氣,將敵人殲滅,以圖得到主公誇獎或賞賜。但秀吉偏偏返其道而行,他明知勝利是時間問題,卻去信信長,指戰事陷入膠著,要求爭援。這就是秀吉高明之處。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為人臣者若果功高震主,容易引起主君猜疑,也會招惹奸臣讒言,進而引致殺身滅族之禍。秀吉要求信長親臨前線,一來可以釋除後者疑慮,二來他把勝利的榮耀交給信長,這也是下屬拍上司馬屁之法。

中國戰國年代末期,秦王贏政下令大將王翦領兵六十萬出征楚國。王翦出征前請求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眾 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後者一口答應。後來王翦又三番四次,請求良田、豪宅、園林。秦王大惑不解,自己作為一國之君,富有四海,金礦銀山,取之不盡,壓根兒不會吝嗇那丁點財物,不明王翦何故要這麼著急。其實這是王翦的「為臣之道」。他了解到伐楚將會是一場持久戰,但偏偏君主最懼怕就是武將擁兵自重。自己帶領數十萬人馬,長期在外,秦王心裡哪會踏實?退一步來說,即使當刻秦王信任自己,但他身邊的臣子每天危言聳聽、加油添醋,日子久了,聽了一千次、一萬次之後,不信也得信了。王翦不斷要求賞賜,就是要令秦王知道,自己只求子孫後代能夠享有榮華富貴,除此之外,別無他求,更不會戀棧權位,從而釋除秦王疑慮。他求財是假,保命才是真。

秀吉明明勝利在望,也不去搶功勞,反而將其獻給信長。他的做法,與王翦異曲同工,同為侍君之術。

秀吉有才幹、有膽量、有野心、有魄力,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又懂得討老闆歡心,這樣的人不扶搖直上才怪!

信長收到秀吉來信,就動身前往備中支援下屬,途中在京都停留數天,豈料,屬下明智光秀突然叛變,信長命喪本能寺,史稱「本能寺之變」(延伸閱讀:《織田信長(下):本能寺驚變》)。

信長驟逝,眾家臣驚魂未定、不知所措。這時侯,秀吉當機立斷,毅然將部隊掉頭,然後急奔回京都,消滅了光秀,替信長復仇,史稱「中國大返還」(延伸閱讀:《姬路城的故事(上):秀吉的十日奇蹟》)。自此,他名聲更響亮,氣勢一時無兩,信長生前部下紛紛投靠。翌年,他消滅了以柴田勝家(織田市的第二位丈夫,淺井三姐妹的繼父)為首的織田家反對勢力,接掌了信長生前所有地盤,一躍而成為全國最有實力的大名。

天正十三年(1585年),秀吉出任關白(大概等同中國的丞相)。翌年,天皇賜姓「豐臣」。天正十九年(1591年),豐臣秀吉統一全國,結束了持續一百五十年的戰國亂世。

秀吉除了懂得打天下,也曉得要治天下。他實行「太閤檢地」政策,下令測量全國土地,建立統一的土地制度,穩定稅收。他又頒佈「刀狩令」,強制百姓繳交尖刀利器,打壓民間盛行的武裝私鬥。他的施政,對於社會穩定大有裨益。

秀吉從一無所有,到坐擁天下,在日本歷史上是絶無僅有。即使中國悠悠數千年歲月,也只有那位當過和尚討過飯吃的朱元璋可以和秀吉相提並論。事有湊巧,傳說朱元璋也是相貎奇醜,果真人不可貌相。

歷史告知我們,不少專制統治者到了晚年決斷力衰退、猜疑心重、旁人難以捉摸。秀吉也未能例外,他年老和壯年時判若兩人。他變得喜怒無常、剛復自用、狂妄自大,甚至刻薄殘忍,更做了不少惹人爭議的事情。

其中一件事就是繼任人問題。秀吉一路膝下無兒,天正十七年(1589年),側室茶茶(延伸閱讀:《櫻花夢落大阪城》)曾為他誕下兒子鶴松卻不幸夭折。秀吉有感自己年紀老邁,對於子嗣一事已不再抱希望。天正十九年(1591年),他將姐姐的兒子豐臣秀次收為養子,並將關白之位予他,自任太閤,這等同於向世人宣告秀次將繼承豐臣家。

世事往往出人意表,求之不得,不求卻得之。兩年後,茶茶再次為秀吉誕下一名男嬰。本來一件大喜事,卻令到秀吉與秀次立場異常尷尬。秀吉作為父親的偏私、秀次心理不平衡、令二人開始互不信任,加上旁人煽風點火,謠言四起,兩人嫌隙逐漸加深。後來秀吉找到藉口將秀次軟禁於高野山,然後命他切腹自盡,其族人也全遭處決。既生諭,又何生亮?可憐兮兮的秀次含恨而終,他到死也不理解何故命運和他開了如此大的玩笑。

耳塚公園02

正面通上有一兒童遊樂場,旁邊是一座披上綠草的小土丘,竟是一座耳塚,並且和秀吉征朝有關。

秀吉晚年所做的另一件具爭議之事就是出兵朝鮮。他兩度派兵討伐朝鮮,然後經朝鮮入侵中國明朝,再征服天竺(今印度)!明朝萬曆皇帝派兵支援朝鮮,這也是中日兩國在甲午戰的最後一場大規模衡突,中方稱「萬曆朝鮮之役」,而日方則稱「文祿・慶長之役」。豐臣家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更種下日後被德川消滅的禍根。

京都東山區正面通上有一兒童遊樂場,旁邊是一座披上綠草的小土丘,土丘頂上有一座五輪塔,這土丘竟是一座耳塚,並且和秀吉征朝有關。

耳塚02

凝視眼前令人不寒而慄、毛骨悚然的耳塚,再瞧瞧遊樂場那些天真爛漫的孩子們,不由得納悶為何他每天都可在這耳塚旁邊玩個不亦樂乎。

原來當年出征軍人是以殺敵數目論功行賞,殺敵越多,獎賞越高。問題是,將士如何證明自己斬殺敵人數目?總不能把一具具屍體抬回去吧?於是,他們便先割下敵人的耳朵鼻子,醃制保存好,然後才回去領賞。後來,日方把收集到的耳朵鼻子,埋藏並堆起了眼前的耳塚(或鼻塚),以超渡那些亡魂。這耳塚保留至今,替那場血流成渠,屍橫遍野的戰役留下見證。凝視眼前令人不寒而慄、毛骨悚然的耳塚,再瞧瞧遊樂場那些天真爛漫的孩子們,不由得納悶為何他每天都可在這耳塚旁邊玩個不亦樂乎。

 

秀吉晚年長期臥病在床,令他寂寞難耐。慶長三年(1598年),他在四月春櫻爛漫時在醍醐寺舉辦了一場的盛大的賞櫻大會。後人為了紀念這場盛會,每年都會在醍醐寺舉行「豐太閤花見行列」的活動。

醍醐寺_豐太閣花見行列37

扮演秀吉那名演員,坐在抬椅上,由四名身穿白袍的壯漢抬著出場。

曾數次到訪醍醐寺,頭一回純粹是慕名而去,第二次是為了賞櫻,第三次就是為了參加上述活動。

醍醐寺_豐太閣花見行列56

當日冠蓋雲集,寶馬雕車,綾羅綢緞,讓人目眩。

三寶院門外是一條寬敞筆直的大路。巡遊當天,警衞用兩條繩索將大路中間和兩旁分隔開。活動下午一時開始,十二點半未到,左右繩索後已經站滿了遊客,靜待巡遊隊伍出場。

十數名女孩率先踏出三寶院,各人手持櫻花枝乘著歌聲起舞,接著身穿古服的武士、樂師、文人與及家臣魚貫登場。眾人最期待的,當然是主角豐太閤秀吉,扮演秀吉那名演員,坐在抬椅上,由四名身穿白袍的壯漢抬著出場。他頭載橘色冠帽,身穿的和服是以橘色為主調,再配上金色花紋。他從容自若,右手揮動着摺扇向大路兩旁的觀眾致意,令人莞爾。秀吉之後,秀賴、夫人寧寧、茶茶與及其他側室紛紛出場。

 

醍醐寺_豐太閣花見行列51

秀吉之後,秀賴、夫人寧寧、茶茶與及其他側室紛紛出場。

活動下半部分是表演節目。眾人沿著大路,由三寶院移步至下醒醐的主殿金堂。金堂前架起了一木造舞台,「秀吉」一眾人坐在金堂上觀賞表演。演出節目包括誦詞、舞樂、武術表演。四周觀者如織、摩肩擦踵,遊客都忙於拍照,喀嚓之聲此起彼落。

醍醐寺_豐太閣花見行列08

身穿古服的武士、樂師、文人與及家臣魚貫登場。

此每年一度的巡遊活動固然熱鬧,卻完全不可與慶長三年那場盛宴同日而語。當年的賞櫻大會,賓客數目高達1300人,盛況空前,哄動了全京城。當日冠蓋雲集,寶馬雕車,綾羅綢緞,讓人目眩。酒席上的酌金饌玉、珍饈佳餚,令人咋舌。漫山遍野,櫻花綻放,清風掠過,紅粉花飛,仿如仙境,令人不勝陶醉。

表面上,一切看似歌舞昇平,實則暗藏洶湧,出席宴會的公卿大夫、文臣武將,人人各有盤算、各懷鬼胎。雖然秀吉依舊是笑逐顏開、眉飛色舞,可是,席上人人都睢出他已是風燭殘年,命不久矣了。這場盛事,與其說是賞櫻盛宴,不如説是秀吉的訣别大會。天下統一才不久,一切百廢待興,制度仍未完善、根基仍未完全穩固,而遠征朝鮮,又弄至焦頭爛額。整個政權全賴秀吉的領䄂魅力和個人權威來維繫。假若他一旦仙遊,豐臣家頓失重心,禍福難測。假若秀次尚在,他正值三十而立之年,由他領導豐臣氏最適合不過。可惜,他早已被秀吉賜死,剩下茶茶秀賴這對孤兒寡母,實力與聲望都不足以駕馭各路人馬,豐臣家前境堪憂。想到此處,人人都忐忑不安、心神不寧。

秀吉既愛熱鬧、又愛排場。看到眼前觥籌交錯、君臣同樂之情景,不由得心中大樂,打算秋天再舉辦賞楓大會。可是,兩個月後,他病情惡化,一代英豪帶著滿腔遺憾而終。

醍醐寺_豐太閣花見行列51

表面上,一切看似歌舞昇平,實則暗藏洶湧,出席宴會的公卿大夫、文臣武將,人人各有盤算、各懷鬼胎。

這位天才領袖,生前敖睨天下,彈指揮袖便能主宰蒼生,卻救不了自己的愛兒。慶長二十年(1615年),豐臣家的根據地大阪城被德川軍攻陷,茶茶秀賴兩母子自刃身亡,豐臣氏僅兩代而終。

盛筵易散,夕陽也近黃昏,豐臣政權就如同漫天飛舞的櫻花,華麗卻短暫、璀璨而淒美。

醍醐寺_豐太閣花見行列101

金堂前架起了一木造舞台,「秀吉」一眾人坐在金堂上觀賞表演。

醍醐寺_豐太閣花見行列93

演出節目包括誦詞、舞樂、武術表演。

 

 

 

 

 

 

 

《日本戰國風雲》系列文章
《櫻花夢落大阪城》
《阿初的遺憾》
《將軍夫人傳奇》
《第一夫人的最後歸宿》
《織田信長(上):夢迴安土城》
《織田信長(下):本能寺驚變》
《姬路城的故事(上):秀吉的十日奇蹟》
《姬路城的故事(下):悲情公主千姬》
《梟雄的輓歌》

參考書目:
武光誠編。黃琳雅譯。《圖解日本戰國時代》,台北:易博士,2000。
林明德。《京都歷史事件簿》,台北: 遠流,2010。
茂呂美耶 。《戰國日本》,台北:遠流,2010。

姬路城的故事(下):悲情公主千姬

(續上篇)1600年(慶長五年),池田輝政成為了姬路城城主(此人便是上篇所述,那位出兵協助豐臣秀吉討伐明智光秀池田恆興之次子)。他出任城主後,將姬路城進行大規模地改建,奠定了今日之樣貎。

DSC01141

姬路城天守有五重七階,即外觀有五層,室內有七層(地面上有六層,另加一層地庫)。

姬路城天守有五重七階,即外觀有五層,室內有七層(地面上有六層,另加一層地庫)。天守並非城主生活作息之處,裡面是空盪盪的,沒有任何家具或裝飾物。它的作用,是為了炫耀彰顯城主的無上權威,除了特別節日儀式或外賓到訪,城主可能數年也不會駕臨天守一次。要不然就是戰事發生時,城主才會登上天守指揮作戰。

DSC04061

天守裡面是空盪盪的,沒有任何家具或裝飾物。除了特別節日儀式或外賓到訪,城主可能數年也不會駕臨天守一次。要不然就是戰事發生時,城主才會登上天守指揮作戰。

天守由木材和石膏所建,工匠們將木柱雕鑿切割成凹凸口,再利用凹凸口將木材接駁而建成骨架,然後在外牆塗上石膏而建成。以今日來看,此數百年前的技術非常落伍,不太靠譜。當你身處天守遇上強風吹襲時內也會覺得搖搖曳曳。假如你小覷此技術就大錯特錯。1995年,阪神大地震,不少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都不堪一擊,變成斷垣殘壁,但天守依舊屹立不搖。這表現了傳統智慧結晶,更體驗以柔克剛的哲理,誠如老子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水看似柔弱,但其衝擊力之強世上無可匹敵。正是木材的柔韌性,遇上強風地震時能夠將壓力分散,令天守自竣工數百年後依舊傲然。

DSC04024

天守由木材和石膏所建,工匠們將木柱雕鑿切割成凹凸口,再利用凹凸口將木材接駁而建成骨架,然後在外牆塗上石膏而建成。

繼池田家接掌姬路城的是本多家。1617年(元和三年),姬路城迎了新主人本多忠刻與及其妻子千姬。

說千姬的故事,必須從豐臣秀吉開始。上篇提到,秀吉趁主公織田信長遇害(請參閲拙文《織田信長(下):本能寺驚變》)後接掌了後者大部分地盤。他也負責照顧信長部分族人,當中包括信長妹妹織田市的三名女兒,淺井茶茶、阿初和阿江(有關茶茶、阿初與阿江的故事,請分別點擊《櫻花夢落大阪城》《阿初的遺憾》《將軍夫人傳奇》)。秀吉看中了老大茶茶,將她納為側室,然後安排阿初和阿江兩人嫁給下屬京極高次和豐臣秀勝。

1593年,茶茶為秀吉生下兒子豐臣秀賴。秀吉一直苦於膝下無後,老來得子,喜不自勝。不過,由於身體已日漸衰老,他最掂記是自己身後茶茶兩母子的安危。秀吉盤算,對豐臣家最有威脅的便是以德川家康為首的德川家了。為了攏絡家康,他打算要和德川家結為姻親。剛巧一年前阿江由於丈夫去世,回到秀吉身邊。秀吉便將阿江收為養女,將她嫁給家康兒子兼繼承人德川秀忠。

1597年,阿江為秀忠誕下了女兒,也是家康的孫女千姬。這時,秀吉已病入膏肓,他自知自己命不久矣。不過,他始終不放心德川家。為了和德川家建立更穩固的關係,秀吉又重施故技,再次向家康提親,要求將千姬嫁給自己兒子。家康不敢拂逆秀吉,唯有答允這門「娃娃親」。

時間很快來到1603年,家康已被朝廷封為將軍。同年,他將千姬送到大阪坂豐臣家。雖然秀吉早已仙遊,家康仍然決定履行約定。一來他不想因毀約而遭天下英雄睢不起。二來他未想和豐臣家翻臉,這場婚事正好可以向對方示好,令其放下對德川家的戒心。權力至上,甚麼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全都要靠邊站。

千姬貴為將軍的孫女,雖是金枝玉葉,卻成為家族鬥爭的犧牲品。她年僅7歲,便離開了父母,前往大阪,迎向未知的命運。

如果不是秀吉,阿江不會下嫁秀忠,千姬不會來到世上。如果不是秀吉,千姬也不會嫁去豐臣家。二人既沒有血緣之親,又不曾見面,但秀吉對千姬的人生影響竟然如斯之深。有時,際遇之奇、命運之安排、造化之弄人令人唏噓不已、啼笑皆非。

茶茶和阿江是親姐妹,故此秀賴和千姬是表兄妹成親。由於文獻匱乏,後人不太了解千姬在豐臣家的情況。不過,後人估計,茶茶對千姬這位兒媳兼外甥女也是疼愛有加,並教曉她知書識禮。

莎士比亞說過:「愛情裡面要是摻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Love the doping and unrelated to its own calculations, it is not true love.) 秀賴和千姬兩表兄妹,因家族政治利益成親。他們兩小無猜時時便一起生活,二人的感情是夫妻之愛、兄妹之義,還是青梅竹馬之情?這只有當事人方知曉。

一山不能藏二虎。秀吉生前最憂心忡忡的事情始終要發生,德川和豐臣兩家終究要開戰。1614年(慶長十九年)冬天和翌年夏天,家康兩度下令進攻進攻大坂城。這兩場戰事,雙方共投入數十萬兵力,殺死震天,大地也為之撕裂。豐臣家雖然殊死抵抗,可惜時不利兮。到了戰事尾段,眼見豐臣軍已將近全軍覆亡,千姬奔回德川軍的大本營。她聲淚俱下,苦苦哀求袓父家康與父親秀忠,放過丈夫一家人,但事與願違。家康堅持要將豐臣家斬草除根。

人類社會最無情之事莫過於政治鬥爭了,到最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阪城被攻陷後,秀頼與茶茶雙雙自盡。秀賴和側室所生的唯一兒子國松被俘後處死。他另有一名女兒千代姬,也是側室所生。也許,冷酷無情的家康對孫女千姬抱有一絲慚愧,他答應放過千代姬,但條件是她必須出家。於是,千姬把千代姬收為養女,安排她前往鎌倉東廉寺,削髮為尼,法號天秀法泰尼。千代姬於1645年去世,豐臣一族自此絕後。

夫家被滅族後,千姬重回娘家定居,當年她才十九歲。少女十九歲是芳華正茂、娉娉亭亭的一朵笑靨。但對於千姬,她早已嚐盡人生的悲歡離合,甜酸苦辣,憂鬱的雙眸裡卻只有令人垂憐的滄桑與坎坷。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假如你七歲時,長輩將你送走嫁人,到了十九歳時卻誅了丈夫全族,你回到娘家後會如何面對?我們實在難以想像千姬是懷著何等心情回到她陌生的德川家。是悲慟、怨恨、抑鬱、孤單抑或仇恨?

一年後,家康逝世,秀忠成了天下統治者。他決定為女兒千姬安排另一次婚姻,這次對象是家臣本多忠刻。

忠刻比千姬年長一歲,母親為熊姬,而熊姬的父親信康乃秀忠的同父異母兄長。換言之,熊姬是秀忠的侄女,她與千姬是堂姐妹關係。千姬下嫁堂姐的兒子,是長輩嫁給後輩。熊姬與千姬由堂姐妹就成了家婆與媳婦。

秀忠將女兒許配於家臣,不可排除政治考量,但由於天下已經太平,千姬貴為天下最有權勢者的女兒,這回甭充當甚麼人質或政治籌碼,鳳冠霞帔的背後沒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德川家給了千姬十萬石作為嫁妝。同年,忠刻成了姬路城城主。千姬便用這筆嫁妝在天守西側興建了她的「西之丸」。

天守下城郭被劃分成不同區域稱為丸。最接近天守為本丸,其次為二之丸,再其次為三之丸。丸上原是宮殿房舍,可惜現已不復存在。由於千姬所建的丸位於姬路城天守西側,故稱為西之丸。

DSC01022

謂櫓,是圍繞著的建築物。上圖左側那座較高樓,建築,稱為隅櫓。隅櫓一般是兩階或三階,位於丸的角落。隅櫓之間有長廊接駁,稱為多門櫓或多聞櫓。

今天,西之丸上的宮殿房舍早已化為麈土,圍繞著丸的魯仍在。所謂櫓,是圍繞著的建築物。上圖左側那座較高樓,建築,稱為隅櫓。隅櫓一般是兩階或三階,位於丸的角落。隅櫓之間有長廊接駁,稱為多門櫓或多聞櫓。櫓是為了防衛城郭而建造。平日用作儲存軍用物質。在太平時,城主可以在櫓遠眺風景或舉辦宴會。

DSC01134

千姬和其侍女跪坐在和式坐席(榻榻米)上玩傳統紙牌遊戲。

西之丸現存一楝化妝櫓,遽説曾是千姬的居所。化妝櫓內的空間挑高而闊
敞,裡面有千姬和其侍女的塑像。二人跪坐在和式坐席(榻榻米)上玩傳統紙牌遊戲。千姬身穿一襲華麗精緻的和服,肌膚如雪,瓜子臉蛋、雙頰紅暈,她束起了披肩的長髮,垂下的一小撮髮鬢,份外撩人。

DSC01136

千姬身穿一襲華麗精緻的和服,肌膚如雪,瓜子臉蛋、雙頰紅暈,她束起了披肩的長髮,垂下的一小撮髮鬢,份外撩人。

千姬在姬路城侍了十年,這段日子,可能是她人生最快樂的時光。據記載,她和丈夫忠刻非常恩愛,二人過著琴瑟和鳴、如膠似漆的生活,並先後有了女兒勝姬和兒子幸千代。

對於千姬而言,美滿的家庭如同鏡花水月,幸福的生活仿若浮光掠影。1621年,她兩歲的兒子幸千代夭折。更難過的是還在後頭。1626年,對於千姬來說,可能自從前夫秀賴自殺後最難熬的一年。當年五月,丈夫忠刻與世長辭,年僅三十歲。一個月後,家婆態姬也隨著兒子離世。同年十一月,母親阿江也撒手人寰。

此情可待成追憶。現在這楝化妝櫓早已人去樓空,伊人芳踪無覓處。

千姬帶著女兒一次回到江戶德川家,並削髮為尼。當時,幕府的將軍已是她同父同母弟弟德川家光。這位將軍對其大姐非常尊重,把她的起居生活安排得非常妥當周到,對她也言聽計從。這可能是基於手足之情,但也多多少少是為了補償這位苦命的姐姐。

千姬移居江戶不久後,女兒出嫁了。若干年後,她收納家光的一名兒子為養子。千姬卒於1666年,享年六十有九,在那個年代算是非常長壽,就連將軍弟弟家光也先她而去。她是戰國時代的最後見證人,那些曾經指點江山、呼風喚雨的風流人物與飽經風霜、掙扎求存的苦命女子統統早已化為塵土。

 

參考書目:
詹慕如譯,三浦正幸。《日本古城建築圖典》,台北:商周,2008。
林明德。《京都歷史事件簿》,台北: 遠流,2010。
茂呂美耶 ,《戰國日本》,台北:遠流,2010。

《日本戰國風雲》系列文章
《櫻花夢落大阪城》
《阿初的遺憾》
《將軍夫人傳奇》
《第一夫人的最後歸宿》
《織田信長(上):夢迴安土城》
《織田信長(下):本能寺驚變》
《姬路城的故事(上):秀吉的十日奇蹟》
《姬路城的故事(下):悲情公主千姬》
《梟雄的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