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瘋亦癲狂雲子──一休和尚傳奇(二)

一休十七歲時,拜了謙翁宗為為師,謙翁給他起名「宗純」。這位謙翁是有道的臨濟宗高僧,他長年在西金寺過著清貧的禪修生活,謝絕與其他矯言偽行的僧人為伍。一休非常敬愛師父,而後者也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

四年後,謙翁過世,一休悲慟不已。他獨自一人,來到琵琶湖邊。琵琶湖是日本最大淡水湖,因形狀似琵琶而得名。它自古是日本中部與京師之間的運輸要道,數十年後,織田信長也在南岸建了安土城以睥睨天下(延伸閱讀:《織田信長():夢迴安土城》)。面對碧水浩瀚,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湖面平靜如鏡。但一休的心卻如潮湧翻滾,久久未能平伏。他心中有太多糾結,看不穿、想不通、也解不開。他一來感懷身世,二來世風日下,使他有志難伸。眾人皆醉我獨醒,但又不欲餔其糟而歠其釃,想那芎蒼大地雖遼闊,卻無處容身。想到此前,他不禁悲從中來,欲投湖自盡。

在這千鈞一髮之時,有人冒出來,阻止一休輕生。原來一休母親擔心兒子,派人送信給他。一休欲自盡之際,送信人剛到,隨即制止他。一休本身悟性高,只是恩師辭世,他一時想不通,鑽牛角尖矣。經旁人提醒,很快便重新振作,抖擻精神。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一休廿一歲時,拜入大德寺高僧華叟宗曇門下。大德寺和建仁寺一樣,同居五山之列,在京都的地位舉足輕重。不過,寺院內盛行奢靡之風,華叟不欲同流合污,離開了大德寺,在禪興庵定居,過著粗衣淡飯的修行生活。華叟是一位嚴師。據茂呂美耶所寫,一休過著「學道先須且學貧」的日子,天寒地凍時,他要在魚船上裹著草席入睡。

1419年,一休作了一首歌「欲從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暫作一休,暴雨傾盤由它下,狂風捲地任它吹。」華叟就取和歌中的「一休」作為徒弟的法號。因此,卡通片與史實不符,那位機靈的小和尚幼年時不曾叫「一休」。

華叟也很喜歡一休這名弟子。某次,大德寺舉行言外中志大師忌日法會。言外中志是華叟的師父,因此他和一休也應邀出席法會。在法會中,人人身穿華麗僧袍,惟獨一休,他和平日一樣,身穿粗衣麻布、木屐草鞋。華叟責問他何故如此,他調侃說:「余獨潤色一眾。」當日,有同門問華叟何人可以繼承其衣,他回道:「雖云瘋狂,但乃赤子。」華叟指的就是一休,他認為一休言行雖瘋瘋癲癲,但有一顆純真灼熱的赤子之心。一休也言:

華叟子孫不知禪,狂雲面前誰說禪?
三十年來肩上重,一人荷擔松源禪。

一休直言,華叟的徒子徒孫全都不曉禪,誰人敢在我狂雲子面前坐而論道誇誇其談。尾句的「松源」是指中國南宋的松源崇岳,此人乃臨濟宗高僧,其思想對日本臨濟宗影響深遠。一休並說,自己不僅是華叟的唯一繼承人,更撑起了整個臨濟宗!其實一休並非目中無人、狂妄自大,而是他痛恨同門全都是表裡不一之輩,人人掛羊頭賣狗肉,沒有資格談論禪理,更遑論要成為華叟的繼承人,弘揚臨濟宗禪道。

dsc00028

眾人皆醉我獨醒,但又不欲餔其糟而歠其釃,想那芎蒼大地雖遼闊,卻無處容身。想到此前,他不禁悲從中來,欲投湖自盡。

某天,夜幕低垂時,一休乏舟琵琶湖上,遠處倏然傳來烏鴉的啞啞叫聲。乍聽之下,但覺得豁然開朗、雲淡風輕。此刻,他頓悟了。

一休去到華叟處,將所見所想告之師父。豈料華叟聽完後,道:「這僅是羅漢,仍未算作家。」作家即是得道。一休回應:「那我就當羅漢,是否作家並不重要。」華叟微微點頭,笑道:「這表示你真正悟道了。」原來他是在故意試探徒弟,看看他是否懂得放下執著。當一個人放下勝敗,他就立於不敗之地。「道」是不滯於物、不拘於時,也是無色無味、無邊無崖、無窮無盡。當一休不在乎悟道與否,這就是真正的「道」。

華叟欲將印可交給一休,遭後者婉拒。僧人的印可好比現在的畢業證書,是其修為的憑證。僧人有了印可,就可以主持重要的法事,創辨寺院。因此,很多人對這紙印可趨之若鶩,視之為平步青雲的捷徑,不少寺院更出售印可,只要肯付款,就可得到一紙印可,成為「高僧」。一休對流於形式化的制度不以為然,他更看不過眼那些只有一紙印可,但毫無真材實學的同門。

多年後,竟有人將同一紙印可交予一休,當時華叟已辭世超過十年。原來華叟生前一直好好保存那張印可,直到臨終前才托人代為保管,待時機成熟時才將印可交給一休。一休收到印可後,怔怔地看著它,過了良久,才把心一橫,將印可燒掉。假如他接受了師父的印可,將來的路也許會更平坦,但他毅然決定以自身言行來糾正社會的歪風。

1435年,42歲的一休來到堺市。他穿上法衣,提著一把木劍在市內四處徘徊。眾人不解,不知道這個和尚葫蘆裡裝了甚麼藥,於是問他:「劍是用來殺人,和尚要救活人,大師你帶著這把劍幹舍?」一休解釋:「這個世代的僧人好比這把木劍,在禪堂,劍在鞘裡,非常中看,一旦離開禪堂,好比木劍出鞘,完全不中用,連殺人也不可能,遑論要救活人。」堺市是重要的商業城市,這裡住了不少富商。這些富商和寺院素有來往。一休在這裡如此高調有兩層意思。首先,一休提醒民眾,那些僧侶都是欺世盗名、招搖撞騙之徒,不可輕信。另外,他告誡那些富戶,別因為貪慕虛榮、好高騖遠,而去買印可、當住持,最終誤人誤己。(待續)

前往《亦瘋亦癲狂雲子—一休和尚傳奇(三)》
返回《亦瘋亦癲狂雲子—一休和尚傳奇(一)》

dsc00107

一休乏舟琵琶湖上,遠處倏然傳來烏鴉的啞啞叫聲。乍聽之下,但覺得豁然開朗、雲淡風輕。此刻,他頓悟了。

參考書目:
茂呂美耶 ,《茂呂美耶的歷史手帳:十八個你一定要認識的日本人物》,台北:麥田,2013。

 

32 thoughts on “亦瘋亦癲狂雲子──一休和尚傳奇(二)

  1. 今天才知道原來以前所謂「高僧」
    是有文書證明的
    不過想想好像世界就是這個樣子
    因為人就是這個樣子
    一休領悟得早
    但好奇
    他的言行瘋瘋癲癲
    是師父過世後才表現出來的吧?還是?

    Liked by 1 person

    • 庭風,你過獎了,其實我對佛學幾乎一無所知,因此我盡量寫得通俗,以免出錯。今天幸好有奧斯卡小姐為我糾正了錯誤,否則真是貽笑大方。😅

  2. Edward,你知道我對佛理有興趣,讀一休禪師的事蹟,我的內心無量的喜悅!
    日本的禪宗受到傳統兩個分支的影響,一是唐朝傳入的大乘禪法,另一則是南傳小乘的傳統。 我很好奇,華叟師父說的是「阿修羅」嗎? (還是「阿羅漢」?)

    Liked by 1 person

      • 原來是南宋時期才傳入日本,其他宗門應該是在唐朝傳入的。 最後還保持傳統的應該是禪宗吧… 無論哪個宗派,當今可惜的是,佛法變成了宗教,人們將之誤解為求神拜佛保平安的無意識行為… 。

        Liked by 1 person

        • 佛教是經朝鮮三國時代的百濟而傳入日本,當時中國正值南北朝。後來,日本派遣使臣,遠渡中國,學習佛法與其他學問,將大量典籍經文取回日本,當時中國正值唐代,使臣因此稱「遣唐使」。

          歷史而言,日本宗教可分三大派系,首先是南都六宗(南都指今奈良),包括華嚴宗等六宗。

          多年以後,這六宗日漸壯大,天皇為了削弱其影響力,遷都平安京(今京都),並派遣最澄和空海大師,前往中國大唐,分別引入天台宗與真言宗,以抗衡南都六宗,是為平安二宗。

          至於第三派系,就是最近我們所討論的禪宗。

          Liked by 1 person

  3. 對於宗教,我更是一竅不通,近日因回了家鄉一趟,接觸到所謂的建醮廟會,回來小小查詢一下關於道教的史事,也是有許多趣味,與高深莫測的地方,還是老話一句,抱著尊重就好,我也好愛卡通的一休和尚。

    Liked by 1 person

    • 我十幾年前,初次到台灣,印象深刻的就是馬路上很多摩托車,另外一個感覺就是台灣的寺廟、道觀,比港澳、大陸還多。正如津你所說的,抱著尊重就好。

      Liked by 1 person

  4. 一休提木劍到堺市,是否等如放不下執著?但之前華叟己經確認過一休悟道。悟道與執著,好像勢不兩立,抑或是只像晴天和陰天?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悖論。

    Liked by 1 person

    • 你說得太好了⋯這個我不怎麼懂。維摩曰:「從痴有愛則我病生。用一切人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人得不病者。則我病滅。」眾生有病,菩薩不忍,於是跟著生病,那如果連菩薩也放不下,一般人又焉能放下?那又豈能悟道?

      Liked by 1 person

  5. Edward, 原來一休有幾個篇章的,很喜愛!我記得我看過那卡通,除了小雲小吉,一休是我的最愛卡通,我在google search 一下,找到這
    一休:

      我即將度完此生,復歸永恆。我希望你好好用功,明悟佛法,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我是進了地獄,還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是個大丈夫,你就應去普度眾生。世尊説法四十九年,卻無一字可説,何以如此?你應知道。假如你不知道卻想知道的話,那就避免去做無益的妄想。

      佛法的目的,在於開悟眾生。如果依賴任何方法,你就像一隻無知的昆蟲。如果你不能徹見自性的話,那你連這封信也不會看懂。

      這是我的最後遺言。

    文字真不可思議,令我很感動。😢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