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改寫歷史──葡萄牙與地理大發現(上)

里斯本西南端的貝倫區(Belem)位於塔古斯河(Tagus River) 下遊,從該處向西航行,很快就會到達大西洋海口。

Pasteis de Belem是區內歴史悠久的糕餅店。其代表性產品葡式蛋塔(Pastel de Nara),是百多前由附近哲羅姆派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的修女所首創。後來修女將葡塔食譜傳給當地某人,該人就是Pasteis de Belem的創業人,葡塔甫推出便大受食客歡迎,餅店由其後人經營至今。

每逢旅季,接揰磨肩的顧客將餅店擠得水洩不通,不論是入內用餐或外賣,動輒用等候大半小時。

從朋友口中得知,Pasteis de Belem的葡塔食譜,被店家視為高度機密,為防涉密,食譜只能透過口耳相傳,不能筆錄。現時只有三名僱員知道食譜,為了控制風險,店家有嚴格規定,這三名知情僱員不能同時乘搭同一輛交通工具,以防同遭不測,食譜失傳。在同一家餐廳用膳時,三人也不能點同一款食物,以免同時中毒!

熱騰騰的葡塔,其奶油外皮酥脆可口,蛋黃內餡香滑柔較,令人一咬傾心。

 

 

熱騰騰的葡塔,其奶油外皮酥脆可口,蛋黃內餡香滑柔較,令人一咬傾心。今時今日,世界各地遊客前來貝倫區,除了參觀附近名勝古蹟,就是為了品賞此店的葡塔。每逢旅季,接揰磨肩的顧客將餅店擠得水洩不通,不論是入內用餐或外賣,動輒用等候大半小時。

五百多年前,貝倫區也是車水馬龍、盛極一時,原因也與食物相關。不過,當年的主角並非葡塔或任何糕點,而是胡椒。

葡萄牙位於歐洲大陸的西南盡頭,北邊和東邊皆與西班牙接壤,南邊朝地中海,西邊則面向大西洋,古人誤以為從此再往西乃世界的盡頭。葡萄牙國土面積小、位置偏遠、資源匱乏,在大國博弈下,它僅充當跑龍套的角色。不過,笨鳥往往先飛,西方地理大發現(Great Discovery,又名大航海時代)的第一棒,歷史選舉了這個不太起眼的蕞爾小國。

八世紀,摩爾人(Moors)入侵伊比利亞半島,該地陷入長期紛亂的局面。摩爾人祖先源自今天的阿拉伯地區,經過長年遷徙進入北非地區,與不同種族混血,其後裔稱為摩爾人。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名作《奧賽羅》(Othello)中,那名誤以為愛妻紅杏出牆而將其掐死的威尼斯將領,就是摩爾人。此君應該是西方戲劇世界裡,最為人認識的摩爾人。題外話,由於牽涉種族及政治題材,也難怪《奧賽羅》被視為莎翁筆下最艱澀難懂的作品。

中世紀時期,東方香料非常受到歐洲人青眣,各式各樣的香料中又以胡椒最受歡迎。胡椒可以增添食物風味,而且在未有冰箱的年代,胡椒更可防止食物腐爛。另外,胡椒粒體積細小便於運輸。因此,在中世紀從事香料交易的生意,那巨利令人咋舌。當時歐洲的香料主要源自印度,透過阿拉伯商人運送到黎凡特地區(Levant,地中海東部、中東一帶),以威尼斯人為首的意大利商人,再經地中海運到意大利,然後又轉口到歐洲各地。十五世紀以降,來自中亞的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與歐洲交惡,東西方貿易路線受阻,香料在歐洲市場嚴重供不應求。供應量大減又令到價格飆升,商人叫苦連天。(延伸閱讀:《威尼斯共有國的盛衰(上)》《威尼斯共有國的盛衰(下)》)

葡萄牙人心想,既然向東不行,不如西下太平洋,再往南,然後繞過非洋,前往富饒的東方。

經過數百年浴血奮戰,葡萄牙人驅逐了摩爾人,建立了世界最早出現的單一民族國家。當時歐洲諸國,不是忙於與他國兵戎相交,就是為內患困擾。相比之下,葡萄牙早已統一,當權者更有條件探索改革圖強之路。葡萄牙與鄰國卡斯提爾(Castilla,今西班牙中北部地區,當時西班牙仍未統一)不太和睦,東行路線受阻。不過,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葡萄牙人心想,既然向東不行,不如西下太平洋,再往南,然後繞過非洋,前往富饒的東方。如果能夠從海路直達印度購買香料並依循同一路線帶返歐洲,如此一來,就可以節省經黎凡特地區而繳付的關稅及中介人佣金,那驚人巨利無法估計。

1960年,葡萄牙政府在貝倫區岸邊永久豎起一座混凝土所造的巨型紀念碑,名為「發現者紀念碑」(Monumento aos Descobrimentos)。此碑為了紀念葡萄牙航海事業奠基者恩里克王子(infante D. Henrique,又名享利王子)逝世五百周年及其航海事業而豎立,紀念碑高達52米,外型仿似一艘巨型帆船。恩里克王子的雕像佇立在船首,其左手手握地圖,右手端著一座三桅帆船模型,顯示其運籌唯握、胸懷四海。王子挺著腰,身子筆直、右腳踏前,遠眺前方,暗示他目光遠大、無所畏懼。在船的左右兩側,各有16座雕像,排列在王子身後,從高空俯瞰,如同英文字母"V"字。他們全是地理大發現相關人物,當中包括華士古達伽馬(Vasco da Gama,上圖左三)、卡布拉爾(Pedro Álvares Cabral,上圖左五)、麥哲倫(Fernão de Magalhães,上圖左六)、迪亞士(Bartolomeu Dias)。這33座雕塑唯一一位女性,與航海沒有直接關係,她是恩里克王子的母親蘭卡斯特皇后(Filipa de Lencastre,標題圖左二)。

恩里克王子的雕像佇立在船首,其左手手握地圖,右手端著一座三桅帆船模型,顯示其運籌唯握、胸懷四海。王子挺著腰,身子筆直、右腳踏前,遠眺前方,暗示他目光遠大、無所畏懼。

恩里克父親是葡萄牙國王,眾兄弟中他排第三,與王位無緣。雖然如此,他不願成為一名庸庸碌碌的王親國戚。恩里克熱衷航海事業,醉心於擴大國家的版圖。他招攬不少專家,包括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專門研究航海路線。他並資助不少前往非洲及西太平洋探索的航海計劃。恩里克並非航海家,但後世尊稱他為航海員恩里克(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

在恩里克王子的主導下,葡萄牙人開展人類航海時代的新一頁。航海人員從貝倫出發,前往大西洋及非洲,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每次下海遠行,船上除了有領航員、水手、工匠等,隨行的夥伴還包括測量師、地圖繪制員、文書、畫師,他們的工作是要將新世界的所見所聞,包括各地的地理氣候、生態環境、文化宗教、風土民情等巨細無遺記錄下來,帶回祖國要專家學者研究。葡萄牙人也會記下各地區的政治外交關係(例如某國和鄰國家交惡、某部落和另一部落結成聯盟),以便將來與這些國家/ 部落打交道可以採取分而治之、合縱連橫之謀。可以說,每一次航行都為下一次更遠的探索做準備。由於條件不足,船員們在海上要克服無數挑戰,既要迎接狂風呼嘯、白浪滔天,又要忍受酷陽毒照、數九寒天。他們有機會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而導致斷水斷糧。另一方面,他們也可能面臨疾病橫行或船蛆威脅。總之,對當時歐洲人而言,前往那未知的世界冒險,丟掉性命的可能性比去打仗還高。

「發現者紀念碑」紀念恩里克王子逝世五百周年及其航海事業而豎立,高達52米,外型仿似一艘巨型帆船。

經過長年累月的艱苦奮鬥,葡萄牙人終於累積到成果,他們所拼湊的新世界大拼圖漸趨完整。

1482年,迪奥戈·康(Diogo Cão)等人抵達非洲西南方並深入剛果河,為歐洲人首次。

1487年,迪亞士船隊發現好望角,歐洲人首次扺達非洲最南端,成功進入印度洋。

1497年,在華士古·達伽馬的帶領下,歐洲人首次經海路到達印度。恩里克王子而作古愈半個甲子。

今天,從歐洲乘搭飛機前往印度僅須八、九小時。當年,葡萄牙人尋找印度足足花了超過八十年。(請看下篇)

 

參考書目:
大衛‧藍迪斯著。汪仲、柯淑芬譯。《新國富論─人類窮與富的命運》,台北:時報,1999。
羅傑‧克勞利著。陸大鵬譯。《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台北:馬可孛羅,2017。

 

《海上傳奇系列》文章
《鄭和與馬六甲》
《威尼斯共有國的盛衰(上)》
《威尼斯共有國的盛衰(下)》
《胡椒改寫歷史—葡萄牙與地理大發現(上)》
《胡椒改寫歷史—葡萄牙與地理大發現(下)》
《上帝創造了世界,但荷蘭人創造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爭雄歲月(上)》
《上帝創造了世界,但荷蘭人創造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爭雄歲月(下)》
《維京風雲》

39 thoughts on “胡椒改寫歷史──葡萄牙與地理大發現(上)

    • 蛋塔的餡是用蛋、糖、水做的,葡塔的餡除了蛋、糖、水,還有奶油,因此口感比較滑(Creamy)。皮塔方面,前者是中式油酥,後者就類似千層酥(Mille-feuille),不過比較軟。
      葡塔在港澳地區很受歡迎,連KFC都有供應,說不定你那邊的唐人街可以找到。

      Liked by 1 person

  1. 讀完為防止被視為高度機密的葡塔食譜的涉密或洩密方法
    感覺像在看諜片電影
    覺得這個時代應該能有別種方式
    能把這食譜安全傳留下來的方法吧?!
    這樣實在是好辛苦
    在這裡工作感覺心裡壓著滿滿的重擔
    好恐怖啊!

    讀歷史真的很有趣
    原本可能是一小小誘因或想法
    就可以給改變人類航行的版圖
    有時想想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

    那個,,,
    不小心留意到一個誤植的字:
    五百多年前,貝倫區也是車水馬龍、盛極一時,原因也與食物"想"關。~~~

    Liked by 1 person

  2. 每回閱讀您的遊記,就像去了一趟行旅歸來,真是享受!大夥兒(包括我)都愛讀您的一段『搵食』文字記錄,或許可以像舒國治般寫本『小吃札記』或效仿李昂那樣來趟『愛吃鬼的華麗冒險』哦^^

    Liked by 2 people

    • 阿智,謝謝你喜歡我的遊記。其實我的味覺不算特別靈敏,應該寫不出甚麼食評。印象中,我在部落格也很少講到食的⋯

      個人而言,我反而有興趣研究食物的故事^^

      舒國治的書,我只看過《門外漢的京都》及《台北小吃》兩本而已。你愛看他的文字?好像你的部落格也寫過他。

      Liked by 1 person

      • 對,我最新的文章略提他的流浪藝術。您说的两本都看过,也收藏了。另,『流浪集 也及走路、喝茶與睡覺』、『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對當年的我影響頗深,喜歡他的文字與閒散情懷,近期散文集『雜寫』似乎遜色了,或許我這讀者情懷已不在。
        格友小夥伴們都喜歡您文中輕描淡寫的小吃呢,可見民以食為天真有其道理。您的遊記乃文史屬性,確實談吃俗了點,哈哈。

        Liked by 1 person

        • 幾年前書店經常重點推薦他的新書,最近兩三年好像「人間蒸發」,書店不再推介他的書,報章網絡上也很少他的消息。

          呵呵,你說的讓我飄飄然。個人愚見,文字世界包羅萬有、千變萬化,文字創作最重要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管他是鴻篇巨著或通俗小品、是人生哲理或言情小札。^^

          Liked by 1 person

          • 是的,舒氏早年的散文真的好看極了,文風獨特,當中的晃蕩閒適的灑脫情懷更是令現代人嚮往。

            您謙虛了,大夥都對您的遊記讚賞有嘉,主要還是有所共鳴。「文人相輕」自古有之,難得您對文字創作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

  3. 過去台灣曾一度引進澳門葡式蛋塔發生的瘋迷現象,街上突然出現好多專賣葡式蛋塔的小店,但又迅速關閉了生意撐不下去。其實我覺得肯德基的葡式蛋塔不錯吃呢 !

    葡萄牙開啟了海權時代,我也很想抽時間安排一趟里斯本旅遊。

    Liked by 1 person

  4. (驚) 葡式蛋塔是葡萄牙的糕點?! 我一直以為是香港發明的點心,傳到台灣後,把台灣人喜新厭舊的心赤裸裸地顯示無疑…

    (又驚) 胡椒是從亞洲傳到歐洲的?! 我以為是歐洲特有的風味… 。 Edward,這篇航海王大記事活生生地把我這井底蛙打回原形! ^^

    那個世代對航海的熱情,是世界觀的先驅呀。 好浪漫的年代!

    Liked by 4 people

      • 葡塔是葡萄牙傳統甜點。十多年前有一位英國人把它引進澳門,賣得滿堂紅,結果不少港澳地區的茶餐廳、中式麵包店就湊熱鬧也跟著賣,反而那些西式的糕餅沒賣。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誤會。聽說,當年那位英國人為了迎合港澳地區消費者口味,把奶油跟糖的粉量減少了。不過,我在里斯本吃過的葡塔跟港澳地區的大同小異。反而最大的區別,葡國人愛在張口吃葡塔前,先在上面灑上肉桂粉。

        葡塔是源自於葡萄牙,但葡國雞飯的確是澳門人所創的,我的葡國朋友完全沒聽說過葡萄牙有雞飯。😄

        Liked by 4 people

        • 有趣,葡塔原來也能撒上肉桂粉。美國飲食文學作家費雪在《如何煮狼》中提到戰時時期物資缺乏,但吃一回甜滋滋的點心方能解憂,布丁裡加上肉桂,滋味獨特,也許是靠這方密帖解戰爭之愁苦哪。

          Liked by 2 people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