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懷石料理(下)

上篇提到,懷石料理是從茶懷石衍生出的一套料理體系,而兩者皆與佛教禪宗有密切關係。受到禪宗影響,懷石料理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原則是反映大自然四季之美。客人即使在室內用膳也可以感受到季節更替。首先,在食材的選擇上,料理人要用時令的蔬果及海產。常見的時令食材,春天有春筍、木芽、櫻鯛;夏天是茄子、鱧魚、蓮藕;秋天乃松茸、銀杏、粟子,冬天會出現螃蟹、鰤魚、白蘿蔔。懷石饗宴也會提供反映時令節分的點心,櫻花盛開之時有櫻餅,端午節有柏餅及粽子,中秋可能供應月見團子。

器血要配合食材,以達至和諧之美,也因應季節而改變。

懷石料理的裝飾藝術,亦是匠心獨具、巧奪天工。當大地回春,料理人會以櫻花、油菜點綴食物,以描繪山間櫻吹如雪、姹紫嫣紅。當夏天驕陽似火時,可以添上綠楓、冰塊,令人感受流水潺潺、綠意盎然。秋意漸濃時,可以用銀杏葉、紅楓葉呈現橙黃橘綠、秋風颯爽。到了北風呼嘯的冬日,則以枯枝、乾葉作為裝飾物,讓人聯想到山寒水瘦、枯枝縱橫的蕭瑟之景。

懷石料理的裝飾藝術,亦是匠心獨具、巧奪天工。

懷石料理中,盛載食物的器皿的選擇亦有嚴𧫴標準。器血要配合食材,以達至和諧之美。器皿主要為陶器、瓷器及漆器,全都經過精挑細選,不會重覆,不少高級料亭所用之物,更是出自名家之手。如果說懷石料理乃小型器皿展的話也不為過。器皿也因應季節而改變。夏日炎炎,器皿也較為輕巧、薄身,料理人可會採用藍色或其他淡色的食器,也可能出現玻璃食具,從而帶出陣陣涼意。到了漫長的烈烈冬日,器皿較有質感,顔色可能會是紅色或黑色,讓人感到絲絲溫暖。器皿可以畫上不同圖案以反映季節,例如春天是杜鵑、夏天有竹林。秋風蕭瑟,瓷碗上可能繪上一輪明月,獨映山崗,倍覺孤清。山寒水冷的日子,茶壺上畫有一位獨釣寒江雪的蓑笠老翁。天然材料例如竹筒、荷葉、果皮、貝殼等也可以成為食具,頗有禪意。

懷石料理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原則是反映大自然四季之美,在食材的選擇上,料理人要用時令的蔬果及海產。

客人會在獨立的傳統和室用膳。和室沿襲了侘寂的美學觀念。侘寂乃日本獨有的藝術觀,難以用三言兩語概括,籠統地說,它主張殘缺、自然、不完美方為之美,其特點包括簡樸、貧困、粗糙、簡陋、孤寂、悠然、幽靜。

壁龕上的花卉及掛軸都是經過專心挑選,既要符合和室的空間,亦要配合季節或用餐場合。

侘寂亦可解釋為「本來無一物」之美。「本來無一物」乃六祖惠能之禪語。話說惠能家境貧窮,不識一字。他欲皈依五祖弘忍門下,弘忍看出這個年輕人非池中之物,便讓他日間在廚房從事雜役,夜間參禪。惠能悟性極高,數個月後,其修為突飛猛進。某天,弘忍召集眾弟子,要大家將自己參禪的心德,以偈文呈上。神秀是眾弟子中最具聲望及資歷者,他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眾人讚好。此時,惠能也托人寫下偈文,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令所有人大吃一驚。弘忍心中有數。他深夜召見惠能,傳後者衣缽,要他靜待時機,有朝一日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多年以後,惠能開創了南禪宗。到了宋朝,南禪宗傳到日本,影響無遠弗屆。

至於掛軸方面,亦是有當季景色的植物畫或風景畫。

料亭的設計,處處流露著侘寂之美。木材所建的和室,淡雅、簡樸、和諧、靜謐,空間寛敞,光線柔和。壁龕上的花卉及掛軸都是經過專心挑選,既要符合和室的空間,亦要配合季節或用餐場合。花卉要反映季節,例如一月會擺放椿花,二月換成梅花,五月是紫藤花,六月花昌蒲,七月桔梗。至於掛軸方面,亦是有當季景色的植物畫或風景畫。不過,亦有可能會掛上禪畫或丹青。除了餐桌、餐具、座墊、燈、壁龕的掛軸及花卉外,室內幾乎沒有多餘陳設,此乃「本來無一物」之美。

料亭秉承著「一期一會」的待客之道,細心、周到而體貼。「一期一會」的精神源自佛家的「無常」,人有旦夕禍福,今日一別,不知能否重聚。即使他日有緣再相會,此情此景也不復存在。正因為「無常」,客人每次蒞臨,都要當作是最後一次,料亭上下要全心全意去款待,絲毫不能馬虎鬆懈。

客人在踏進室內前,職員會用竹勺在玄關前灑水,以絶塵土飛揚,從而表達對客人尊重。在款待客人時,既要做到細緻入微而又盡量不會滋擾客人為原則。女中將客人領入用餐的房間後,會先讓客人獨處片刻,好讓他們可以調整身心。片刻後,女中才再次入內,為客人倒茶、遞熱毛巾。在用膳過程中,女中會在側面替客人換毛巾、添茶、收盤子,以免影響他們談話。上菜的節奏恰到好處,有經驗的女中能夠拿捏客人的用餐快慢。如此一來,客人既不用等候過久又可以品嚐到每道菜的「最佳狀態」。客人品嚐完一道菜後,女中會先將沒有用的碗碟撒走,然後再遞上下一道菜。桌上若有任何油跡或水跡,要即時抹掉。這也是基於「本來無一物」的原則。對於每位客人的喜好、習慣及其他資料,料亭也會有記錄,留待日後以作參考。假如客人是左撇子,筷子的擺放位置會作出改動。客人愛吃甚麼,有甚麼不吃,料理人在菜單上也會作出調整。假如同一位客人,在短期內光顧多次,料亭會選用不同的器皿、花卉及掛軸,不可重複使用。客人用過膳離開料亭,女中甚至是主廚都會恭敬佇立在門口,目送人客離開,直到瞧不見對方身影。假如冬日用完膳後,最好是加快腳步,或者在第一個分岔口拐彎,好讓人家可以盡快入屋取暖。

客人會在獨立的傳統和室用膳。

一席懷石饗宴,宛若一齣繪聲繪色而又高潮迭起的動人歌劇。曲終人散後,餘韻無窮,繞樑三日。

19 thoughts on “淺談懷石料理(下)

  1. 雖然我對飲食方面不太有研究
    不過讀這篇文章還是能感覺出食材的美麗及可愛
    其實還真的喜歡這種季節裡的食物風景
    像"懷石料理的裝飾藝術"這段寫得實在太好啊
    而盛載食物的器皿在其選擇上也相當有藝術性
    很不簡單!

    Liked by 1 person

    • 簡直就是美的極致。懷石料理的主廚,除了廚藝外,對於繪畫、工藝、文學、器皿也有一定的研究,堪稱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看來沒有十多二十年的功力,也甭想當主廚。^^

      Liked by 1 person

  2. 「本來無一物」的切身體驗,忽然讓我好感動。 愛極了! 哎呀~ 這一愛又有物了! ^^
    好喜歡好喜歡空靜無物的空間,這個在歐美極少見,反而讓我更嚮往。 這一切都太美好,安靜、簡樸、心中與屋中無長物,連古琴的淺吟也不需要,多好!

    還有對器皿的在意與選擇,開了眼界~
    以前我對碗盤沒有特別注意,讀完這一篇,慢慢有了感覺,顏色和材質都有對映的情境!

    • 聽說這幾年在歐美大放異采的簡約主義,也是受到禪宗的「本來無一物」的影響、熏陶。
      雖然「本來無一物」的生活令人嚮往。不過,我理想中的家居,最起碼要有茶几、茶具,還有大量藏書,看来我與「本來無一物」沒有甚麼緣份了^^

      Liked by 1 person

      • 是的,禪宗在歐美的影響超乎預期,音樂界受到影響的也比比皆是,好像起源於鈴木大拙在歐美教授禪宗理論思想,結果吸引了 John Cage 等音樂家前往學習。
        現在加入了藏傳佛教的元素,色彩繽紛~

        Liked by 1 person

          • 美國方面是從 John Cage 向鈴木大拙求學(禪) 那時候開始的,歐洲我就不清楚了,可能也是 John Cage 去歐洲演講帶過去的吧~

            我自己也是這麼做的… 自從離開學校之後,我就開始思索作曲的題材,以前我的題材很廣,這兩三年來我已經決定,我的素材只有兩個:佛法和 Van Gogh.  但是我擅長的是表現主義以降的現代音樂,所以可能不是大家所想的那種音響效果~^^    

            Liked by 1 person

  3. 一般對食物的品評,不外乎要求盤中飧「色、香、味」俱全
    懷石料理則要求大環境,能同時提供品嚐者,以「身、心、靈」享受「色、香、味」的絕妙
    感覺原始慾望的入口滋味,不再是唯一的焦點;而視覺效果早已取而代之,並發揮到了極致。
    簡言之,就是「重色而輕味」。

    Liked by 1 person

    • 有人說,日本菜是水的料理,旨在烹調出食物的原味,呈現出大自然的恩賜;中國菜是油的料理,除蒸、煮外,燉、滷、煎、烤、炒皆離不開油,從而烹調出食物香味,相比之下,日本菜自然變得「重色而輕味」。😊

  4. 好厲害的文化意涵與生活之美!!我之前都嫌日本人麻煩,食物都小小的一份,一小碟一小碟,不過癮。
    這文章讓我長好多知識。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