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居禮夫人(下)

(續上篇) 1903年,居禮夫人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a Skłodowska-Curie與丈夫皮埃爾·居禮(Pierre Curie)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自此之後,二人聲名大噪,硏究經費及私人贊助也逐漸增加,他們終於有餘錢聘請實驗室助理,工作環境也慢慢改善。翌年,二女艾芙(Ève)出世,令居禮夫婦喜上眉梢。

800px-Pierre_and_Marie_Curie.jpg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與丈夫皮埃爾·居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豈料,人有旦夕禍福。1906年4月19日,這天大雨滂沱,皮埃爾在橫過馬路時,由於路面濕滑,車夫來不及勒住馬匹,他慘遭馬車撞倒,頭顱破裂而身故。居禮夫婦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由於當時世人對其害處一無所知,他們工作時沒有身穿任何保護衣物。夫婦兩人長期受到輻射身體狀況不佳,尤其是皮埃爾。有一種說法,認為他當日身體抱恙,過馬路心神恍惚,才造成慘劇。

丈夫的離世,讓瑪麗亞痛徹心扉、肝腸寸斷。儘管今後要孤身上路,她不讓自己終日以淚洗面,沉溺在悲慟中。瑪麗亞既要照顧兩名女兒,亦要努力去完成未竟之科學硏究。畢竟,為理想奮鬥,就是緬懷故人的最佳方式。皮埃爾生前在巴黎大學出任物理學教授,大學決定聘請瑪麗亞來填補職位空缺。她成為該所大學有史以來第一名女教授。據說,瑪麗亞的第一堂課,不僅座無虛席,連課室門外亦擠得水洩不通,不少好奇者前來旁聽。

1911年,瑪麗亞奪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首位兩度獲獎之人。這項成就,讓所有男性科學家都瞠乎其後,令那些曾經看扁女性之人啞口無言。

居禮夫人博物館一隅

不過,又有另一件事情,讓瑪麗亞人生再次跌落低谷。這一兩年間,她與科學家保羅·朗之萬(Paul Langevin)來往密切。後者比瑪麗亞年輕5年,曾是她學生。他本是有家室之人,妻子並非學術界人士,並不理解丈夫對科學的熱忱。雙方感情轉淡後,朗之萬開始與瑪麗亞來往。不知何故,兩人的情信竟被妻子發現,妻子在妒火中燒之下,向傳媒揭發兩人來往之事。事件轟動了整個社會,瑪麗亞更被千夫所指。某天,十數名民衆圍著瑪麗亞寓所,群情洶湧,他們朝著其屋子擲石,窗子被砸破,為了安全,她趕緊帶著女兒前往朋友家中暫避。有一位諾貝爾獎的委員,甚至勸說瑪麗亞不要出席頒獎典禮。因為她與瑞典國王碰面握手,會令對方尷尬云云。不過,她斷然拒絕,認為科學研究成果不應該與私生活並為一談。

當時社會上有不少道貌岸然之輩,而社交界充斥著虛偽與矯情,加上女性仍然處於從屬地位,此類風波的女角,往往遭到白眼與鄙視。托爾斯泰(Leo Tolstoy)筆下,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的悲慘遭遇就是一個典型縮影。艾菲·格蕾(Effie Gray)的遭遇更是真人真事。她本是藝評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的妻子,因為種種原因,二人婚後未能圓房。格蕾愛上了丈夫的朋友約翰·艾佛雷特·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而決定離婚。最後,她與米萊結成夫婦,不過付出了「代價」。每逢英女王出席的社交場合,她不會獲邀參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多年來瑪麗亞的成就已經令不少人嫉妒,再加上其外國人身份,亦引來排外者的猜疑與歧視。這些小人見機會難逢,趁機煽風點火,加上旁人的冷嘲熱諷、輿論的口誅筆伐、公眾的加油添醋,令瑪利亞幾乎崩潰,更大病了一場。她去了英國,在朋友家中靜養。10多個月後,公眾逐漸淡忘一切,她才回到巴黎實驗室。

在兵荒馬亂、硝煙瀰漫的日子,他們自備乾糧和食水,不辭勞苦,穿梭於各戰地醫院及救護中心,協助醫護人員拯救傷兵。(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華沙居禮夫人博物館其中一張照片,穿著一身長裙的瑪麗亞,坐在一架軍用卡車的司機席上,20輛流動式X光機,人們暱稱「小居禮夫婦」(petites Curies),此照片背後的故事令人津津樂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浩刧堪稱毀天滅地,死傷無數。當時瑪麗亞身在巴黎,她希望能夠盡一分力,去幫助他人。她想到醫院的X光裝置,能夠協助前線的軍醫,準確判斷傷兵傷勢,從而挽救不少生命。問題是,那個年代,X光技術仍處於萌芽階段,全國僅有寥寥可數的頂尖醫院擁有X光設備,比起戰場千千萬萬傷兵,實屬僧多粥少。另外,這些後方醫院的X光裝置,根本就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戰爭期間,物資奇缺,道路阻塞,軍方難以抽調大量人力物力將傷者送往後方,更何況有不少傷勢嚴重者,情況危在旦夕,時間上根本不容許將他們送往他處。

有見及此,瑪麗亞與軍方協商,得到批准,成立了特別部門,隸屬於紅十字會,負責提供x光醫療設備及相關支援技術。她四處奔走,前往各處搜集物資。她請求商人慷慨解囊,捐出車輛,並將車輛改裝成流動式X光機。好不容易,她終於籌措到20輛流動式X光機及另加200個X光裝置。同一時間,她努力學習駕車及操作X光機,並用極短時間掌握了機械學及解剖學的基本原理。一切準備就緒後,她就攜同長女及志願工作者前往前線。在兵荒馬亂、硝煙瀰漫的日子,他們自備乾糧和食水,不辭勞苦,穿梭於各戰地醫院及救護中心,協助醫護人員拯救傷兵。當時,不少外科醫生及護士對X光機一無所知,瑪麗亞和女兒又訓練了150名義工,幫助醫䕶人員使用那些X光裝置,令無數傷兵受惠。1916年,瑪麗亞騰出了時間,以鐳製成了一種化合物為傷者注射。此注射物能夠殺死傷者腐爛組織內的細菌,拯救了無數生命,亦令不少傷者免於被截肢。基於其女性身份,而且是外國人,再加上之前的負面新聞,瑪麗亞既被學界歧視,也受輿論揶揄,更讓公眾排斥,連政府也不大重視她。不過,她不計前嫌,其義舉贏得無數掌聲及尊敬。

有關居禮夫人生平展覽

戰後,瑪麗亞恢復其硏究,並著書立說。她亦孜孜不倦地埋頭其他社區工作。在其牽頭下,巴黎及華沙分別成立了鐳學研究所,培訓了不少科研人才。她抽空前往世界各地籌款、演講,獲得高度讚揚。

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料,瑪麗亞身體越來越差,晚年更幾乎失明。1934年7月4日,這位劃時代的科學家溘然長逝。她的手稿由於帶有高放射性,現仍保存在鉛盒中,有關人員若要接觸其手稿必先身穿保護衣物。

居禮夫人她傲雪欺霜若梅,她無顧世俗眼光、世人鄙視,空拳赤手闖入男性所壟斷的科學界,其成功激勵了無數女性,鼓勵她們要掙脫束縛,追求理想。她高潔脫俗如荷。她愛家人、愛朋友、愛大自然、愛科學、愛波蘭、愛法國、愛世界,其一生都奉獻給人類,最後也因此而付出了生命。她雍容淡雅如菊。她淡泊名利,從來不曾為自己的硏究申請專利,以賺取回報。她希望別人可以利用其成果,令科學向前邁進。她將大部分所贏得的獎金,都捐給教育學院及研究機構。愛恩斯坦曾讚揚瑪麗亞:「她是我遇過的人當中,唯一不為名所累者。」(She was the only person, not spoiled by fame, among these who I met)。

 

參考書目:
Skłodowska-Curie, Maria. Autobiographical notes & Pierre Curie. Warsaw: Galant Edition, 2011.

 

17 thoughts on “改變世界的居禮夫人(下)

  1. 寫得太好了!居禮夫人原來有這麼一段情史,不用說當時,就算今時今日,這段情被揭發後,也得被閒言閒語。居禮夫人的性格十分我行我素、也是值得敬佩,有時活著自己的人生,怎需他人認同。 (講乍唔易架)

    Liked by 1 person

  2. Edward, 我必須想你招認,這一篇我讀了三遍,非常感動。 每次讀到最後愛因斯坦對居禮夫人的讚美,心裡就敲了一記響鐘。 不為名利所累的人十分不容易,願意把畢生研究奉獻給大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一心只為人類的福利,忘了自己,忘了悲傷與屈辱,忘了小情小愛,終究成就了人類最崇高的和平與愛。
    居禮夫人的一生與行誼,對人類史非常啟發,不單單是科學方面的成就。

    Liked by 1 person

    • 補助一下,居禮夫人大女兒和女婿也是出色科學家,兩人也曾獲諾貝爾獎,據說他們的死因也與福射物有關。假如屬實,這個家庭的犧牲也太多了!

      Lu也很受愛因斯坦的說話感動^^

      Liked by 1 person

      • 同領域的人相互讚美尊敬是不容易的~ ^^
        這個家庭太偉大! 為人類的未來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這是多麼超越、多麼無私的情懷。
        你的書寫給我很大的心靈資糧。 不只是故事,而是真真實實的人格啟發!
        Edward,新年快樂!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