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瘟疫蔓延威尼斯

威尼斯大運河波光粼粼,船來船往,兩旁古典雅緻的房子節毗鄰次,繁華的景象是一首傳頌數百年的贊歌。該蜿蜒奔流的大運河承孕育了這個偉大城市,盛載威尼斯共和國光輝(Republic of Venice)歷史,也鑄造了威尼斯商人的靈魂。聖馬可廣場斜對岸的安康聖母大殿(Santa Maria della Salute)乃當地的地標。風景畫畫家卡納萊托(Canaletto)以擅畫威尼斯運河的旖旎風光以留芳後世,他的代表作《大運河的入口》(The Entrance to the Grand Canal, Venice)便繪有該教堂。

800px-Canaletto_-_The_Entrance_to_the_Grand_Canal,_Venice_-_Google_Art_Project

卡納萊托代表作《大運河的入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安康聖母大殿是一座六角形的巴洛克教堂,白色的華麗外觀予人純潔、穩重、端莊的感覺,如同聖母。1630年,威尼斯爆發嚴重瘟疫,疫情於翌年平息,全市超過30%以上人口喪命。市政府決定興建此教堂,奉獻聖母瑪利亞,感謝其幫助威尼斯人渡過難關。

安康聖母大殿,16世紀30年代瘟疫後興建。

除了安康聖母大殿,威尼斯亦有不少「瘟疫教堂」。位於聖保羅區(San Polo)的聖洛克堂(Chiesa di San Rocco)始建於1489年,主保聖人是活躍於14世紀中下旬的聖洛克(San Rocco)。生於富人之家,其胸前有一個十字形的紅胎記,據說,當瘟疫在義大利蔓延期間,他顯然了神跡。聖洛克用手觸摸病人,他們便轉瞬痊愈,因此他身故後成為抵抗瘟疫的守護聖人。

聖洛克堂始建於1489年,照片多所見立面加建於18世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1347至1665年期間,黑死病曾多次肆虐歐洲,導致2500萬人喪命。患者容易出現疲勞、發燒、發冷、頭痛和全身疼痛等病症,數日後出現淋巴結,最後呈現黑色的膿腫,死狀恐怖,所以稱黑死病。據近代研究,黑死病是鼠疫桿菌引致,透過跳蚤,細菌從老鼠轉移人類身上而在社區散播。

中世紀時期,威尼斯共和國攏斷貿易,成為地中海霸權。威尼斯作為國際首屈一指的經貿大城,內自五湖四海的商人紛至沓來,街道熙來攘往,水道川流不息。不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貿易帶來財富,同時也引來病菌。瘟疫從東方傳入歐洲,作為開放型城市的威尼斯自然也首當其衝。商船上有不少老鼠,老鼠帶有跳蚤走到岸上,病菌透過跳蝨傳染傳染岸上的人。

在1361至1528年間,威尼斯共發生了22次瘟疫之多,規模有大有小,疫症倏忽大舉來襲,又嘎然消聲匿跡,平均不足8年便爆發一次。到了1576年,瘟疫再肆虐,接近5萬人喪命,佔總人口的三份一。

威尼斯有不少知名人士因為感染黑死病身故。1510年,文藝復興(Renaissance)威尼斯畫派畫家吉奧喬尼(Giorgio o Zorzi da Castelfranco)因染上此症而英年早逝,享年僅32歲。他的代表作《暴風雨》(La Tempesta)及《入睡的維納斯》(Venere dormiente),對後世影響深遠。吉奧喬尼與提香(Titian)有同門之誼,前者年長10歲,二人皆師承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由於出道較早,而知名度及經驗而言,作為師兄的吉奧喬尼略勝一籌。提香常得到他的提攜,獲益良多。吉奧喬尼病故後,提香幾乎成為威尼斯畫派畫家的獨家代言人。多年後,他因照顧患病兒子亦染上了瘟疫,兩父子不敵病魔而先後辭世。

吉奧喬尼代表作《暴風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時歐洲盛行體液學說(Humorism),學說提倡人體由四種液體組成,如果某種液體太多或太少,身體便失去平衡而導致患病。透過放血,身體的液體變回復平衡,故而成為流行的治療方法。富裕家庭可以請醫生協助放血,低下階層請不起醫生就光顧理髮店,因為理髮師有剃刀等工具。中世紀的理髮師順利成章成為兼職外科醫生而有理髮外科醫生(Barber surgeon)之稱。因此,理髮店門口的紅藍白斜紋標誌代表店內提供放血服務:紅白藍三色分別代表動脈、靜脈及繃帶。

時人對於瘟疫的源頭及傳播途徑不明所以,但他們也隱約知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減少與病人接觸。在不少地區,患者的住所門窗被木板密封,不准屋內與屋外的人接觸,敢越雷池半步者被判處極刑。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亦有一段關於瘟疫隔離的情節。話說茱麗葉在維羅納佯裝服毒然後與羅密歐私奔。由於羅密歐身在曼圖亞,於是勞倫斯神父寫信通知他有關這個金蟬脫殼的計劃。送信人約翰找來一名修士同行,豈料該名修士曾經探訪過病人,衞生官員疑心他們身處的屋子住有瘟疫患者,於是將屋子大門密封,讓二人接受隔離。約翰無法將信轉交羅密歐。不知來龍去脈的羅密歐以為愛人以殉情,釀成千古悲劇。(延伸閱讀:《茱麗葉之家沒有茱麗葉?》)此劇大約寫於1595年,故事地點維羅納鄰近威尼斯,估計威尼斯亦採取類似的隔離措施。

世界其中一座最早的瘟疫病院位於Lazzaretto Vecchio (圖片來源:Visit Venezia Official)

當瘟疫蔓延歐洲期間,有人提出陰謀論,認為疫症是猶太人在井水落毒,企圖殺害基督徒後統治世界。此陰謀論甚囂塵上,不少人信以為真,怒髮沖冠的基督徒展開報復行動, 猶太人慘遭毒打、殺害。法國更發生了聳人聽聞的斯特拉斯堡屠殺,數百名猶太人慘遭燒死,其他人被驅逐。事情如滾雪球般越鬧越大,最後要教宗出面制止方有緩和跡象。威尼斯商人縱橫四海,見識較為廣博,海納百川,思想觀念不至於太狹隘及極端,如此慘劇未曾在威尼斯發生。

威尼斯的潟湖上有無數島嶼正好用作隔離場所。1423年,當局選擇了其中一個離島,興建疫症隔離病院。城中所有黑死病患者,都要送到病院接受隔離治療。離島名Lazzaretto (後來改稱為Lazzaretto Vecchio),乃世界其中一坐最早的隔離病院,日後疫症病院或隔離所稱作Lazzaretto及英語的Lazaret。

當患者乘搭著漿木船前往隔離病院途中,旁邊有戰艦護送,任何企圖逃走者一經逮捕,將被處決。雖然名為病院,但由於人手不足、設施簡陋、藥物匱乏,加上衛生條件惡劣,叫罵聲、哀嚎聲、呻吟聲不絕於耳,大部分患者都在等待死亡。疫情高峰期間,每日都有大量屍體需要處理,醫護人員應接不暇,大部分屍體都被草草埋葬了事。這座島嶼成為了千人塚。時至今日,考古學家依然在島上發掘到纍纍白骨,為多年前的人間慘劇發出無聲哭泣。

1619年,法國醫生查爾斯·德洛姆(Charles de Lorme)為瘟疫醫生發明一套稀奇古怪的裝束。此君來頭不小,他曾經為路易十四(Louis XIV)及麥地奇家族(House of Medici)成員治病。當時歐洲各地(包括威尼斯)的醫生都穿著這身裝束為瘟疫病人診症。他們頭戴喙形面具,這個設計可防止醫生太靠近病人而被傳染,面具內會塞滿一些乾花、香料、草藥,這些材料被認為可以阻隔瘴氣*。瘟疫醫生還會披著一襲黑色長披風,披風是由多層布料組成,外表塗臘。除了面具和長袍,裝束亦包括黑皮帽子、手套。雖然時人對黑死病了解有限,不過這套奇裝異服可以阻隔飛沫及跳虱,減低醫生受感染風險。此外,醫生也會手執一根木棍,讓他們在不接觸患者的情況下進行檢查。有觀點認為患者是惹怒了上帝而遭受惡果,所以在某些地方,醫生更用棍子棒打患者,希望藉著肉體痛苦,患者的罪行得到赦免,從而得到救贖。有患者甚至被人用鞭子打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這個奇異的瘟疫醫生裝束,其後成為威尼斯面具舞會(masquerade)中一個最受歡迎的裝扮,此乃贅言。

465px-Paul_Fürst,_Der_Doctor_Schnabel_von_Rom_(Holländer_version)

瘟疫醫生裝束包括喙形面具、黑色長披風、黑皮帽子、手套,手執一根木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468年,當局在另一個島嶼Lazzaretto Nuovo設立隔離站。船上貨物要在島上卸下進行晾乾和煙燻處理,才可運入城內貨庫。所有進入威尼斯的船員,在靠岸前必須在島上接受隔離40天。帶有瘟疫病徵的威尼斯市民也要在此隔離。「40天」 的威尼斯語為quarantina,英語為quarantine,後來成為隔離檢疫的意思。

至於為何會是40天的隔離檢疫期呢?有人認為40天的隔離檢疫期有一定的醫學根據,因為患者大約在患病第37天死亡。也有人推測與基督教信仰有關,因為40天在聖經中有特殊意義。諾亞與他的方舟在海上飄浮了40天。耶穌亦在曠野禁食40日,他被釘十字架後復活,也是在第40日升天。

世界最早的隔離所 Lazzaretto Nuovo  (圖片來源:Visit Venezia Official)

儘管熬過多次瘟疫,威尼斯的國力也大為損耗,再加上15世紀以降,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後起之秀相繼崛起,威尼斯海上商業王國的地位逐漸被取替。昔日的商貿重鎮也如同長江的滾滾東逝水,被浪花淘盡,一去不返。

鑑古可以知今,無論是過去或現在,一個開放的外向型城市最容易受到瘟疫衝擊。當未有靈丹妙藥前,最有效的應對方法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如非必要避免接觸病患者,將有輕微症狀或曾經接觸病患者人士隔離,並限制外來訪客的出入。

* 瘴氣(miasma)被認為是一種有毒或受污染氣體,在疾病細菌學說成立前,西方醫學界普遍認為疾病是由瘴氣所引致,阻隔瘴氣就能減少疾病傳播。理論誰錯,卻偏離事實不太遠,偶爾也有歪打正著之效。舉一個例子,19世紀中下旬,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爆發嚴重瘧疾,法國人將濕地的水抽乾以改善空氣品質。由於濕地面積減少,蚊子被驅趕,病患者數目大幅下降。

延伸閱讀:《威尼斯共和國興衰(上)》《威尼斯共和國的興衰(下)》

參考資料: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planet-earth/venices-black-death-and-the-dawn-of-quarantine
https://windowstoworldhistory.weebly.com/the-plundering-plague-and-the-downfall-of-the-republic-of-venice.html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artifacts-ancient-technology/secrets-behind-plague-doctor-mask-terrifying-costume-009201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black-death-in-history/
https://www.visitvenezia.eu/en/venetianity/discover-venice/lazzaretto-nuovo-and-lazzaretto-vecchio-a-combination-of-great-historical-cultural-and-monumental-interest

10 thoughts on “當瘟疫蔓延威尼斯

  1. 對照著現在的狀況,很多音樂家和藝術家也在此次瘟疫中喪生。 我們活在歷史當中…
    這是真正的反思時刻,人類必須起身力行了… 其實只要一點點,就可以啟動很多力量。

    Liked by 1 person

    • 是嗎?原來很多藝術家也在此是瘟疫中喪生?那真是太令人惋惜了。是的,希望人類可以吸取教訓,在下一波瘟疫降臨時,會有更周全的準備,減少受害者數目。

      Liked by 1 person

  2. 想不到隔離政策間接釀成羅密歐茱麗葉的悲劇,

    1361年至1528年間,威尼斯平均每 7 年半便發生一次瘟疫,都算是十分頻密。奇怪居民為何甘冒風險不願離開。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