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麗葉之家沒有茱麗葉?

維羅納舊城外,蜿蜒的阿迪傑河(Adige)潺潺流淌,它千年如一日,堅貞不移地守護著此座千年古城。橫跨阿迪傑河的佩雅托橋(Ponte Pietra)乃該城最古老的一座拱橋,它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古樸而沉實。舊城內,羅馬帝國時期興建的競技場空曠曠亏,一陣颼颼風聲,彷彿傳來昔日格鬥士的廝殺聲及觀眾的吶喊聲。鐘樓、尖塔炫耀著維羅納昔日的權力與財富。鵝卵石路上的塵埃,是數百載的沉澱。

橫跨阿迪傑河的佩雅托橋乃該城最古老的一座拱橋,它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古樸而沉實。

羅馬帝國時期興建的競技場空曠曠的,一陣颼颼風聲,彷彿傳來昔日格鬥士的廝殺聲及觀眾的吶喊聲。

維羅納是一座為愛而生的古城,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愛情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便是在此展開。

故事的雛形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詩人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 (Metamorphoses)  有一篇淒美的愛情故事:皮拉繆斯(Pyramus)和忒斯彼(Thisbe)原是一對戀人,因雙方家長彼此敵視,被迫發展地下情,後來皮拉繆斯誤以忒斯彼已死而殉情。

皮拉繆斯忒斯彼的故事流傳了多年,到了1530年,達·波爾圖 (Luigi da Porto)改篇成《茱麗葉塔和羅密歐》(Giulietta e Romeo),奠定了這個悲劇的骨架。他將故事時代背景改寫為自己處身的年代,茱麗葉塔和羅密歐分別來自卡佩萊蒂(Capuleti)與蒙泰基(Montecchi)兩大家族,地點設定為義大利東北城市維羅納。故事發展到最後,羅密歐服毒而茱麗葉塔自刎。

《茱麗葉塔和羅密歐》經過多番改篇後被法國人巴蒂斯塔(Pierre Boaistuau)譯成法語版本。1562年,英國人布魯克(Arthur Brooke)將巴蒂斯塔的法語版翻譯為敘事詩篇《羅密歐斯與茱麗葉的悲劇歷史》(The Tragical History of Romeus and Juliet)。莎士比亞就是根據布魯克的英語版本改成劇本,搬上舞台。劇中起伏跌宕的故事、悲喜交集的情節、蕩氣迴腸的愛情、血淚交織的結局與耐人尋味的對白,讓觀眾看得如痴如醉,令它成為傳誦千古的愛情故事。

很多人認為這個故事純屬小說家言,非真人真事。然而,達·波爾圖生前卻聲稱真有其事,似乎言之鑿鑿。差不多同時代的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也在《神曲》的《煉獄篇》中闡述了蒙泰基(Montecchi)和卡佩萊托(Cappelletti,而非達·波爾圖所寫的Capuleti)兩家的恩怨:

粗心大意的人啊!你來看一看蒙泰基和卡佩萊托兩大家族,
再來看一看莫納爾多和菲利佩斯基奧兩大派系,
前者已經灰心喪氣,後者也是滿腹疑慮。

原此一來,難道波爾圖所言非虛?有心人翻查文獻,發現了有關蒙泰基Montecchi的記戴,證明這個豪門世家曾經在維羅納活躍一時,其舊宅依然佇立在古城內,後人稱羅密歐之家(Casa di Romeo)。至於卡佩萊托,無論是Cappelletti或Capuleti,文獻均沒有相關紀錄。有人臆測它可能是某個派系而非家族的名字。然而,有一個名卡佩羅(Capello)的家族,由於其字母拼法與Cappelletti及Capuleti頗為相近,有人斷章取義認為茱麗葉就是卡佩羅家族出身,而這個家族的大宅也就成為茱麗葉之家了。託莎翁的福,羅茱二人的故事口碑載道,多年來,茱麗葉之家的訪客絡繹不絕,成為全市最熱鬧喧嘩的一處地方,連大文豪狄更斯也曾登門拜訪。

從大閘通往中庭的拱廊內鋪滿了塗鴉,不知多少痴男怨女在石牆上寫下他們的海誓山盟。

茱麗葉之家位於Via Capello 23號。從大閘通往中庭的拱廊內鋪滿了塗鴉,不知多少痴男怨女在石牆上寫下他們的海誓山盟。中庭呈矩形,剝落的紅磚牆,留下了歲月的痕跡。牆上的縫隙,不知是否用作藏匿戀人互訴衷腸的情書?陽台是上世紀才加建的,經常有演員在此扮演羅茱二人,重現那幕著名的「月下陽光幽會」。亭亭玉立的茱麗葉雕像竪立在中庭內,成了「打卡」熱點。傳說只要觸摸了雕像的右胸,就可得到愛情運。不論男女老幼都湊前撫摸,雕像的胸部被摸得閃閃發亮。銅像背後,如虬曲纏繞的籐蔓,依偎在磚牆上,纏綿繾綣,形影不離。

剝落的紅磚牆,留下了歲月的痕跡,牆上的縫隙,不知是否用用藏匿互訴衷腸的情書?

陽台是上世紀才加建的,經常有人在此扮演羅茱二人,重現著名的「月下陽光幽會」情節。

茱麗葉之家內部已對外開放,可讓訪客了解古代富戶人家之生活面貌。大宅最觸目處,除了方才提到的陽台,就要數茱麗葉的閨房了,房間內也展出了數件戲服。至於羅茱二人是否曾在此幽會,就請看官自行判斷矣!

茱麗葉之家內部已對外開放,可以讓訪客了解古代富戶人家之生活面貌。

不少人喜歡將《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互相比較。的確,此兩部文學作品皆是遙遠流傳、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兩對情投意合的年青男女,同樣因家庭問題而未能長相廝守,最後四人皆死於非命。

然而,兩劇亦存在不少差異。通過了解這些差異,可以比較中西文化之區別。《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部「制度悲劇」。梁祝二人情根深重,奈何祝父執意要將英台嫁予馬文才。在那個年代,男女是沒有追求自由戀愛的權利,父母之命不能拒,媒妁之言也不可違,更何況梁祝二人亦跨越不了那道門戶之見的鴻溝。可以說,二人是「三網五常」倫理規範下的受害者。他們的悲劇早已注定,沒有縣念。

大宅最觸目處,除了方才提到的陽台,就數茱麗葉的閨房。這個閨房熟真熟假,就請看官自行判斷矣!

題外話,南宋詩人陸遊和表妹唐琬的愛情也是禮教下的犧牲品。話說二人婚後相敬如賓,奈何唐琬卻得不到陸母歡心。陸母更棒打鴛鴦,迫兒子離婚他娶。陸遊是孝子一名,被迫休妻。十年後,陸唐二人在沈園不期而遇。此際桃花依舊,但人面早已全非,男方早已他娶,女方也已改嫁。唐琬離開後,陸遊一時感觸,在亭子中提下了一首《釵頭鳳·紅酥手》,令人迴腸百轉: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不久,唐婉重遊沈園,看到此詩,百感交集,也和了一首哀惋動人的《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至此,唐婉便鬱鬱寡歡,不久就抱憾而終。若干年後,陸遊75歲時故地重遊,百感交集之下寫成了《沈元二首》: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亭亭玉立的茱麗葉雕像竪立在中庭內,成了「打卡」熱點。傳說觸摸了雕像的右胸,就可得到愛情運。不論男女老幼都湊前撫摸,雕像的胸部被摸得亮閃閃的。銅像背後,如虬曲纏繞的籐蔓,依偎在磚牆上,纏綿繾綣,形影不離。

回到正題。方才題及《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齣「制度悲劇」。至於《羅密歐與茱麗葉》,就是一部「性格悲劇」及「情節悲劇」。莎翁不少主角,因性格上的缺陷而鑄成大錯或引致連鎖反應,最終引致悲劇發生,性格改變了結局,這就是「性格悲劇」。例如,奧賽羅(Othello) 聽信讒言,誤以為妻子紅杏出牆,怒髮衝冠下將其殺死,獲悉真相後,悔之晚矣。李爾王(King Lear)的幼女個性率直,不喜歡阿諛奉承老國王卻以為其個性涼薄,於是將國家分給大女及二女最終害了自己及幼女《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中羅密歐也因一時衝動而犯錯。在某次衝突中,好友莫枯修(Mercutio)重傷不治,羅密歐激憤難平下殺了茱麗葉的表哥蒂巴特(Tybalt),被親王逐出維羅納。事情發展至此,觀眾已經隱約預知,故事將走向無可挽回的結局。

假如說,梁祝二人之悲劇是必然,那麼羅茱二人的結局就是偶然。後二者有反抗的精神,在修士勞倫斯(Friar Lawrence)的見證下,他們私底下結了婚。羅密歐被逐後,茱麗葉被安排下嫁他人,為了和愛郎相宿相棲,她接受了勞倫斯的建議,喝下藥水詐死,以圖瞞過家人遠走高飛。勞倫斯將計劃寫在信裡面,然後托修士約翰轉交羅密歐。豈料,人算不如天算,約翰和其同行者被迫接受瘟疫隔離,信件無法轉交羅密歐。事有湊巧,羅密歐又獲悉茱麗葉的「死訊」。他去到茱麗葉身旁,悲憤莫名下服毒自盡。偏偏茱麗葉在事後才甦醒過來,眼見愛郎以死,在萬念俱灰下殉情。她的偷天換日之計原本可以瞞天過海,卻在連串陰差陽錯下導致悲劇發生。因此,相比梁祝二人之「制度悲劇」的必然性,羅茱二人的結局是偶然發生的「情節悲劇」。

嚴格來說,《梁山伯與祝英台》並非悲劇,其結尾亦有喜劇成分。祝英台出嫁前夕,梁山伯在悲慟萬分之下吐血而亡。彌留之際,他托人將自己埋葬在祝英台花轎必經之路,以便在九泉之下也可以遙望情人。祝英台出嫁當日,她瞥見了梁山伯的墳墓,於是下轎祭祀。此時,地動山搖,墳墓嘎然裂開,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祝英台躍下墳內(也可以說成是她站立不穩而滾下去)原本裂開的墓地彌合起来。最後,梁祝二人化作一對蝴蝶,從此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日子。如此安排,符合了觀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也符合了禮教,因為祝英台遵守考道,聽從了父母之命出嫁,她的死只是飛來橫禍(表面上看),制度沒有遭受破壞踐踏。

清初的《長生殿》亦有類近安排。劇中唐玄宗與楊玉環過着如膠似漆的日子而荒廢政事,國舅楊國忠飛揚跋扈,導致安祿山造反,玄宗逃難途中,士兵們在馬嵬坡譁變,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玉環。為了天下社稷(當然,這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古以來只有臣子為君王死),玄宗迫不得已讓愛人上吊自盡。回到長安後,他日夜思念楊玉環,感動了上蒼,讓二人在月宮中最終團圓。這樣的結果,玄宗履了君王的責任(順應了民意,賜死愛人),維護了體面,他與楊玉環的愛情有一個完美結局。元劇《西廂記》中,張生邂逅相國崔鶯鶯,二人互生情愫。由於門不當戶不對,崔老夫人反對二人來往,在紅娘遊說下,老夫人命張生上京赴試,如能高中便允許他迎娶鶯鶯。結果張生果真考取功名,如願迎娶美人歸。在眾人的努力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張崔二人要在符合禮教的情況下,才結成秦晉之好。一言以蔽之,禮教不可違,制度不能改。

莎翁也替《羅密歐與茱麗葉》寫下一個悲喜交集的結尾。不過,有別於梁祝,男女主角二人既沒有復活,也沒有化成蝴蝶。然而,他們的死,令到兩家人化干戈為玉帛,言歸於好,從此和平共處。《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作者沒有打破禮教,卻安排男女主角死後化蝶成仙。相反,《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男女主角雖然未能改變自己命運,卻意外改變了客觀環境,成就一個更理想的結局。這符合了文藝復興時代以降的人文價值。

延伸閱讀:《埃文河畔尋訪莎士比亞》

11 thoughts on “茱麗葉之家沒有茱麗葉?

  1. 「數百載的沉澱」,一開頭讀到這句話,心頭一震。 歷史的顯示,然而人們的耐心有限,就像羅密歐的殉情,一刻鐘也等不了,平白讓「陰錯陽差」輕易取得控制權。

    從茱麗葉雕像左胸發亮,仍然一窺世人心中想望。 然而「愛」是世間最艱難的課題,對愛的渴求之後,如何實踐愛? ^^

    Edward 旁徵博引,千古多少尋愛悲劇,在茱麗葉的眼淚裡一樁一樁地重現。

    Liked by 1 person

    • 這說明了世人對愛情之嚮往,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古今不變⋯⋯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貪、慎、痴吧⋯⋯ 「千古多少尋愛悲劇,在茱麗葉的眼淚裡一樁一樁地重現。」你認得太好了,令我受寵若驚

      Liked by 1 person

  2. 這說明了世人對愛情之嚮往,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古今不變⋯⋯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貪、慎、痴吧⋯⋯
    「千古多少尋愛悲劇,在茱麗葉的眼淚裡一樁一樁地重現。」你認得太好了,令我受寵若驚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