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救星──潘基維茲和他的傳奇藥店

波蘭克拉科夫(Kraków)的隔都英雄廣場(Plac Bohaterów Getta)位於維斯瓦河東岸的Podgórze區,前稱協和廣場(Plac Zgody)。二戰時期,廣場附近一帶乃猶太人的隔離區(又稱隔都,即英語的ghetto) ,曾經上演無數齣人間慘劇。

地上鑲嵌了數十張空椅子,象徵那無數名慘遭迫害而一去不回的猶太人,冷冰冰的椅子泣訴著他們如夢魘般的經歷。

時至今天,隔都英雄廣場彌漫著孤獨而陰鬱的氛圍,地上鑲嵌了數十張空椅子,象徵那無數名慘遭迫害而一去不回的猶太人。冷冰冰的椅子泣訴著他們如夢魘般的經歷。空氣中似乎仍然迴盪著令人膽戰心驚的槍聲。一陣陣風聲,夾雜著慘不忍聞的呼喊聲。

廣場的南端有一座博物館,名為「鷹下的藥店」(Apteka pod Orlem/ 英語譯 Under the Eagle Pharmacy),其前身乃一家同名的傳奇藥店。博物館以該藥店的故事作為其展覽主題,將一段真人真事呈現參觀者眼前。

潘基維茲(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二戰時期,這家「鷹下的藥店」的東主潘基維茲 (Pankiewicz Tadeusz,又譯作潘基维茨或潘克維奇),曾親眼目睹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慘遭迫害。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在良心號召下,他聯同藥店三名女同事與及多位志同道合的夥伴,通力合作,他們冒著性命危險,義無反顧,拯救了多名猶太人的性命。1983,他獲得以色列頒發國際義人獎(Righteous Among Nations),以表揚其救急扶危的精神及見義勇為的事跡。

戰後,潘基維茲出版回憶錄,將自己在隔離區的所見所聞公諸於世。該回憶錄並非結構嚴謹的學術著作,也不是高潮迭起的的章回小説。他的文字平易近人,主要著墨於猶太人所遭遇的苦難,沒有加插其他旁枝末葉。主人翁紀錄了大量人物及故事,但對於自己的英勇行為,往往只是三言兩語、輕描淡寫。本篇所分享的故事,絶大部分取材自該回憶錄。

潘基維茲乃波蘭裔天主教徒,他生於1908年,1930年自藥劑系畢業後便協助父親經營藥店,也就是「鷹下的藥店」,1934年出任藥店經理。二戰爆發,波蘭被納粹德軍佔領,他的一生從此改寫。

「鷹下的藥店」前身乃一家同名的傳奇藥店。

1939年9月,德軍進駐克拉科夫,殘酷的命運之神開始向猶太人露出了其閃亮而可怕的獠牙。1941年1月,當局在Podgórze區劃出一塊地,成立了隔離區,並規定所有猶太人必須遷入隔離區,而非猶太裔人士就要搬到他處。

在隔離區成立前,該處只有約3500人口,自猶太人遷入後,人口就暴增自15000至16000人。隔離區霎時變得異常擠迫,平均每家公寓便要容納4戶人家。

隔離區3個出入口都有士兵嚴加戒備,四周以高牆包圍,外牆狀似無數塊墓碑連成一線,令人不寒而慄,猶太人已成為瓮中之鱉。

協和廣場成為了隔離區的集合地,潘基維茲的藥店也被劃分在隔離區內。起初,德國人是不同意潘基維茲在隔離區內經營藥店,要他另覓地方開店。試問,有誰做髒事願意讓他人瞧見?不過,考慮到隔離區容易爆發瘟疫,為了防患於未然,便給予他營業執照。

由於他並非猶太人,加上擁有營業執照,經常出入隔離區也不會令人懷疑。潘基維茲利用自己的特殊身分,甘冒巨大風險,去幫助這羣無助猶太人。他的藥店成為了猶太人的聯絡處、資訊中心、物資站及藏匿地點。

「鷹下的藥店」成為了猶太人的聯絡處、資訊中心、物資站及藏匿地點。

由於隔離區有人滿之患,物資短缺,生活環境惡劣,他和同事們經常偷偷運送食物及日用品給予有需要人士。藥店所提供藥品及鎮靜劑(由於長期飽受折磨,很多人罹患精神病),很多時候也是分文不收的。

除了食物、必需品、藥品、鎮靜劑外,染髮劑也供不應求。原來當時德軍將猶太人分類,年輕力壯、有勞動能力者被強徵作苦力,老弱傷殘、沒有利用價值者則隨時被處決。不少滿頭白髮者用染髮劑將頭髮染黑,讓自己顯得年青,以圖保命。潘基維茲在回憶錄憶述,其藥店竟賣出了數百公升的染髮劑。

不少猶太人與外間失去聯絡,潘基維茲和其同事協助他們互通訊息,很多時候更會幫他們送信。在這個荒謬的年代,一封家書又何只抵萬金?他也常受人所托,幫忙打探失散親友的下落。

隔離區朝不保夕,有人將遺書或遺物交托給潘基維茲,若自己遭遇不測,請他將遺書或遺物轉交至親。有人將珍重之物請他代為保管,這些物品很多是價值連城,更多的是個人珍重之物,可能是照片、定情信物或父母遺物。由於他深受猶太人信任,藥店保管之物越積越多,為防被軍警發現,潘基維茲將物品轉移到不同地點收藏起來,可見他受人所托,必會忠人之事。

隔離區成立初期,猶太人仍有局部自由。只要他們的證件上有蓋上指定印章,便可在日間暫時離開隔離區。不少猶太人千方百計欲弄到該印章,他們出外的目不一定是為了逃亡,很多人只是想出外工作、養妻活兒,又或者要辦理重要的私事。潘基維茲不遺餘力替他們取得印章,他也常受地下組織受托,將偽造文件轉交有關人士。

由於消息封鎖,很多猶太人都會從藥店接受外間的資訊,例如本地新聞、前線戰況、最新的猶太人政策。藥店更會提供外國通訊社的新聞及地下組織的刊物。若有人打探到任何風吹草動,也會第一時間通知藥店,然後再傳開去。潘基維茲也經常請一些熟稔的軍官飲酒,趁他們酒酣耳熱之際,套取隔離區的動態及最新的猶太人政策。

隔離區的寓所異常擠迫,人與人之間容易發生磨擦,再加上惶惶不可終日,令人心情鬱悶。不少猶太人來到藥店,也沒有特別原因,只是來透透氣,找朋友聊聊天,以酒舒懷、借酒澆愁。潘基維茲結交了不少朋友,他們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短暫的惬意時光,也成為猶太人最奢侈的享受。

藥店三番四次面臨關閉命運,為了幫助更多猶太人,潘基維茲心忖,無論如何都要咬緊牙關,令藥店經營下去。他到處奔走,預約各部門主管及軍官,既要據理力爭,也要編織謊言,更少不免要上下打點。因爲他努力不懈,藥店才可以繼續經營下去。

1942年6月初,德軍開始遣送隔離區的猶太人。他們對猶太人作出甄選,凡被選中者要於指定日期時間到廣場集合,等待被遣送到其他地方。

潘基維茲透過藥店的窗戶目擊遣送過程:廣場上黑壓壓的站滿了人,數十輛大型貨車靜待候命,準備將他們送走。士兵大聲疾呼猶太人,命令他們趕緊爬上貨車,動作稍為遲緩者皆被拳打腳踢,部分人更被開槍射擊,無數人趟在廣場,痛苦的呻吟聲此起彼落,醫生護士們忙著搶救傷者。藥店免費提供了不少止痛藥、消毒藥水、麻醉劑、鎮靜劑等。

藥店免費提供了不少止痛藥、消毒藥水、麻醉劑、鎮靜劑等。

遣送行動展開那幾天,潘基維茲曾讓人藏匿在藥店內,才令他們逃過一刧。他也利用私人關係,遊說軍官,使到幾位朋友可以繼續留在克拉科夫隔離區,免於被遣送。

1943年3月,軍方決定永久關閉隔離區,最後清場行動展開。有勞動力者被遣送到普拉佐(Płaszów)集中營從事苦工。年輕的父母被趕上貨車,他們懷抱中的孩子則被強行扯走,不可同行。孩子們失聲痛哭,淚如雨下,大聲呼喊著,叫爸爸媽媽不要離開自己,那撕心裂肺的痛哭聲響徹雲霄。有不少父母早作安排,他們用安眠藥、鎮靜劑等藥物讓幼兒服用,待他們熟睡後,將孩子藏在皮箱內,神不知鬼不覺,一起前往普拉佐。至於那些亳無價值的老弱婦孺,要不被當場擊斃,要不被遣送到奥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隔離區頓時成為人間煉獄。那些在醫院內行動不便、手無縛雞之力的病人,統統成了槍下亡魂。不少忠於職守的醫務人員也為了保護病人也奉獻出寶貴的生命。

清場行動結束後,隔離區成為了一座死城。其實當時仍有不少生存者,德軍淸場時,他們藏身在閣樓、地窘、貯物櫃、烤爐內,免被屠宰。數天後,當風聲不太緊時,潘基維茲便為他們提供食物,並偷偷地把幾個孩子送出了隔離區。他又動用人脈關係,企圖拯救更多人的性命。他的努力,讓多位被囚集中營的朋友,免遭處決,可以等待到戰爭結束,重獲自由。

戰後,「鷹下的藥店」被收歸國有,潘基維茲出任經理。1954年,他辭掉職務,前往另一家藥店任職。原因是他認為店鋪被政府奪走,如果繼續待在這裡就是代表自己接受了其恩惠。1974年,他正式退休。1993年,這位俠義心腸的猶太人救星與世長辭。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的原著小說作者托馬斯·肯尼利(Thomas Keneally)曾如此說:Amongst all the survivors I interviewed, the name of Pankiewicz shone.這便是對此位波蘭英雄的最高評價。

延伸閱讀:
《日本的辛德勒──杉原千畝》
《從亂世梟雄到救人英雄──奥斯卡·辛德勒》

參考書目:
Pankiewicz, Tadeusz. Krakow Ghetto Pharmacy. Trans. Garry Malloy. Krakow: Wydawnictwo Literackie, 2018.
Tadeusz Pankiewicz’s Pharmacy in the Krakow Ghetto A Guidebook. Trans. Michal Szymonik. Krakow: Historcial Museum of the City of Krakow, 2013.

18 thoughts on “猶太人的救星──潘基維茲和他的傳奇藥店

  1. 每每讀到這一段黯淡的歷史
    都覺得匪夷所思
    真的無法理解
    為什麼人類歷史上會有如此悲慘一段,,,
    若沒有這些俠義心腸而善良的人在暗地裡幫助
    真不知道還能不能相信人性裡還有良知的光輝
    這些人真值得尊敬是真正的英雄!

    感謝Edward
    又讀到一段歷史故事!

    Liked by 2 people

    • 每當人類步入黑暗或極端的年代
      總會有人挺身而出
      全頼他們綻放的人性光輝
      讓我們知道
      人類還是有希望的

      不用謝
      應該感謝潘基維茲的回憶錄
      都是從該書順手摘來的

      Liked by 2 people

  2. 最了不起的是,在那風聲鶴唳的年代,為了救助苦難的猶太人,他也得戰戰兢兢,吞下難以想像的精神壓力。 讓他堅強挺立的原因不外乎是這些可憐的無辜猶太人…
    人類的歷史竟是斑斑血跡,這個年代尤其是最慘烈黯淡的歷史記事。
    願殘忍的人性和種族偏見永遠永遠不在人類的意識裡再發生!

    Liked by 3 people

    • 謝謝奧斯卡小姐本篇文章添上感性的補充!😊
      不過,我認為在人類意識裡,善與惡是同時存在的,行為是兩者交戰的結果。人類的所作所為,是基於善(利他)或惡(利己)兩者中其中一方壓倒對方。人的一生,也是在善與惡中取捨,因此要終身學習。道家說:「遏惡揚善。」佛家說:「止惡行善。」儒家說: 「隱惡揚善。」三家道理相近。

      Liked by 2 people

      • Dear Edward,
        當你提到善 – 利他,惡 – 利已,以及終身學習,我好感動~
        人的思惟總是在這兩者取捨。在取捨的當下,利己已經啟動了 (否則為什麼要取捨呢?) 。 人類的潛意識複雜,因果的結論比紐約四十二街的地鐵網絡還要繁複,肥人類的思惟所能想像。
        Bruce Springsteen 曾經說過:「當道德淪喪,人們便互相殘殺。」 小時候不懂這句話的含意,後來讀了許多歷史悲劇後,懂了。 在風聲鶴唳的年代,這些默默捨己救人的英雄們,我都覺得是菩薩化身來救人的…

        Liked by 1 person

        • 人的一生,就是學習如何在「善 – 大我 – 利他 」與「惡 – 小我 – 利己」之間拿捏,沒有人是100%的善或惡^^
          題外話,昨天在誠品瞧見有Bruce Springsteen 自傳 Born to Run 的中文翻譯本,你看過嗎?

          Liked by 1 person

  3. 我發覺Edward 特別喜愛戰爭下的無名英雄,我其實也很愛看這類作品,不懂寫但愛看。 而且每每看到戰爭下的無辜百姓,真是打從心底覺得悲哀。雖然在戰火下,死亡可能是另一種重生。

    Liked by 1 person

    • 無明,我愛讀史,甚麼史也看:藝術史、經濟史、文學史、文化史⋯⋯
      我也愛寫史,尤其喜歡寫歷史洪流下非主流人物(小人物)的故事,歷史是人類的集體記憶,但另一方面,基於所在位置、身份、職業、遭遇,每個人都有應該自己的歷史。我寫小人物或無名英雄,就是希望歷史不會成為一言堂或一家是言。
      其實你也很會寫嗯,黎巴嫩的故事不是寫得很出色嗎?😉

      Liked by 1 person

      • 謝謝Edward 的鼓勵,很開心但受之有愧,因為我只是做了些research ,然後這邊copy and paste 那邊又copy and paste ..自己又寫寫,加些,減些⋯ 唸書時寫paper 的 copy and paste 的功力好像回來了!(哈哈)
        我很很很喜歡⋯ 你寫(小人物/ 大英雄)的故事, 告訴你一個真實笑話, 我公司女多男少,而且全是中女和熟女 (包括我自己) 熟女有個特徵就是有情緒病,(可能她們更年期發作)有些日子,同事的情緒病會mood swing 成她們口中的抑鬱症⋯ 我呢,是全公司最高人缘的中熟女,成為她們的傾訴對象⋯ 她們的心病全部都是由她們的老公呀,奶奶呀,鬱出來。每次安慰她們,我都會告訴她們陳粹芬的故事⋯ 看⋯ 人家多忍辱⋯ 我說這也是放過自己的一種方法等⋯ 有位女同事說 「陳粹芬的愛人是孫中山呀⋯ 人家是國父呀 我個c6 是什麼呀,簡直是我仇人呀⋯」下刪八萬九千字⋯你說得對 , 每人都有自己的歷史。

        Liked by 1 person

        • 無明,感謝你的錯愛。其實,我的文章也是research, copy and paste,信手拈來的。我寫的故事,網路上也有不少類似的文章。

          情緒病人人都有,畢竟香港工作壓力太大,家長也愛嘮叨,網路原本為了讓大家工作生活更方便愜意,令到事情弄巧反拙,尤其是社交媒體盛行,令大家更喘不過氣,唉

          Liked by 1 person

          • Edward 是謙謙君子,今天我和我的文盲朋友聚舊,兩個宅女hangout 大家catch up 下,我告訴文盲朋友我最近回復返自己個blog 了,她說⋯ 噢台灣人文筆很好(這個當然啦)不過我補充⋯ 其實香港也有文筆好的人(只是我和她是井底蛙)咁我就把你個blog 給她看,她看了兩篇,然後說 「太勁了」「什麼人來的」「他思想那麼細密那麼豐富,會不會很辛苦?」我笑到碌來碌去⋯ 我想我和她真是太低b 了⋯ Edward 非常享受寫作,以文會友⋯ 只是我和她真的有點低B⋯ 汗顏!

            Liked by 1 person

  4. 帶著沉重的心情,讀完這篇文章
    不禁讓我想起高中軍訓課本開宗明義的第一課第一段: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國家地理雜誌有一段報導,證明與人類有相近血緣關係的一群猩猩會有計劃地殘忍地攻擊另一群猩猩
    也許沒有人類的世界會更美好….

    Liked by 1 person

    • 胡兄所言甚是。有云:「人禽之別,道德心也。」看書多了,不禁想到,禽獸行兇便行兇,但人類殺了人,還要披上道德的外衣,甚至乎假借道德之名,殺更多人。
      沒有人類的世界也許會更美好⋯⋯但人類既然出現了,唯有寄望人類透過歷史吸取教訓,為下一代而努力,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共勉之。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