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的美麗與哀愁

位於京都北山的金閣寺幾乎是每個初訪遊客必到之地。

金閣寺前身為室町時代將軍足利義滿的宅䣌。後來義滿將大將軍位傳給兒子足利義持,並在宅䣌內興建了一座舍利殿以作修行之所。話雖如此,義滿依然是大權在握。他將舍利殿內外舖上金箔,打造得富麗堂皇,以彰顯自己的權威。題外話,假如讀者曾經看過《一休和尚》這套卡通片,就應該記得有一位將軍經常在金閣寺召見及考驗一休(延伸閱讀)。那位將軍就是足利義滿。不過,與史實不相符的,就是當時金閣寺是他卸任將軍之職後,始下令興建。(延伸閱讀:《亦瘋亦癲狂雲子—一休和尚傳奇》)

義滿離世後,義持將父親宅䣌改建成鹿苑寺。後來寺內大部分建築在戰亂中焚毀,只剩下那座金光閃閃的舍利殿,所以鹿苑寺又被稱金閣寺。

初次邂㤧金閣寺,美得令人屏息靜觀,感覺仿若來到蓬萊仙境,不敢造次。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池泉迥遊式庭園和庭園背後那金光耀目的舍利殿。庭園有水池、松樹,還有池上用石頭堆砌成的小島,代表龜和仙鶴,有長壽吉祥之意。設計師刻意將庭園建造在舍利殿前,訪客站在庭園池邊,而舍利殿則佇立在對岸,在松樹和石島遮擋下,猶如琵琶半遮面的笑靨,格外撩人。

金閣寺09

舍利殿金碧輝煌,光采耀目,不楚令人懷疑,究竟是陽光令金閣寺更加閃閃發亮,還是寺光令太陽更熠熠奪目?

舍利殿樓高三層,第一層乃平安時代的貴族風格,第二層乃傳統武家風格,頂層乃中國式佛寺建築,而且僅第二、三層舖上金箔。三層風格各異,但仍給予人和藹、靜謐的感覺。舍利殿金碧輝煌,光采耀目,不楚令人懷疑,究竟是陽光令金閣寺更加閃閃發亮,還是寺光令太陽更熠熠奪目?

湛藍天空、陽光和煦,波平如鏡,舍利殿背靠蒼翠茂密的山坡,滿懷自信地看著自己體態豐盈、風姿綽約的水中倩影。若果天上真的有玉宇金闕,金閣寺也不遑多讓。也許,後者真是天上宮殿,數百年前誤墜凡䴤?

1950年,發生了令人震驚的「金閣寺放火事件」。寺內一名林姓見習僧人引火燃燒舍利殿。該名僧人被捕入獄,母親獲悉兒子的所作所為後投海自殺。數年後,僧人在服刑期也因病去逝。舍利殿放下了一切煩惱俗念,拋棄了紅塵,成為了斷垣殘壁。現在京都的金寺,是1955年所重建的。

舍利殿固然是傾國傾城,但無人料到,連它香消玉殞的一刻,也是如此驚世駭俗。或許絶美的人或事,總有個淒美的結局。與其因年華老去、華髮鬢生,在人們記憶中消逝,不如在芳華正茂時結束一切,讓最美的一刻長留世人心中。虞姬在四面楚歌下刎頸自盡。錢塘江的蘇小小,芳華正茂之時竟因病辭世。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玉環也因為政治鬥爭而掉了性命。她們的美貎和故事流傳千古。

關於僧人縱火動機,眾說紛紜。或許是生活挫折和工作壓力導致的反社會行為。或許金閣寺太美了,他不欲與人分享,於是引火燃燒,然後自盡,共赴永恆國度。或許這世界太烏煙瘴氣、太亂七八糟,金閣寺不容沾污、不容糟塌。或許,火中燃燒的金閣寺,被熊熊烈火激情擁抱,火紅色與金黃色的交纏,才可呈現美的極致。

歷史告訴我們, 美往往引起禍。

魏普時期,嵇康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而且他更是玉樹臨風、英姿颯爽。《世説新語》記載他「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好友山嶹(有關二人之故事,請參閱拙文《嵇康與山濤》)形容:「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才貌兩者得其一易招人嫉妒,嵇康兩者兼備,那還了得?除此之外,嵇康持才傲物、孤芳自賞、不同流合污,不畏權勢,結果惹禍上身。他出言譏諷權臣鐘會,被後者讒言加害,最終身首異處。

金閣寺05

舍利殿背靠蒼翠茂密的山坡,滿懷自信地看著自己體態豐盈、風姿綽約的水中倩影。若果天上真的有玉宇金闕,金閣寺也不遑多讓。也許,後者真是天上宮殿,數百年前誤墜凡䴤?

中國四大美人的傷感故事、坎坷人生,多少和她們的沉魚落雁之美、羞花閉月之貎有關。

不僅人,物也是如此。

明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收藏家吳洪裕所擁有。據說,吳異常鐘愛畫卷,病重彌留之際,吩咐家人將其放入火爐,以作陪葬。他姪子於心不忍,從火爐取出畫卷。不過畫卷已被燒成兩截,從此各散東西,命運迥異,後來幾經波折,分別被台北故宮博物院和杭州浙江省博物館收藏。數年前,兩岸合作,將各自擁有的《富春山居圖》殘卷一同展出,兩卷失散數百年後首度重逢,哄動一時。

「美」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人心。「美」一旦碰上人的貧婪、執著和嫉妒,往往招惹不幸。

有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天下萬物,殊途而同歸,做人也是如此。虛懷若谷,收斂鋒芒,方為立身處世之道。

設計師刻意將庭園建造在舍利殿前,訪客站在庭園池邊,而舍利殿則佇立在對岸,在松樹和石島遮擋下,猶如琵琶半遮面的笑靨,格外撩人。

後記:

話說塞翁的馬逃走了,衆人試圖安慰他,塞翁卻沒有當一回事,認為這未嚐不是福。不久,馬回來了,還帶來了另一匹馬,衆人恭喜塞翁,他卻憂心忡忡,認為這未嚐不是禍。又過了不久,塞翁兒子乘騎新馬,馬匹失控,兒子摔斷腿部。這一回,塞翁也沒有當一回事,又認為這未嚐不是福。後來戰事爆發,國家徵兵,兒子因患有殘疾而躲過一卻。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

老子也曰:「禍兮福兮之所倚,福兮禍兮之所伏」。

金閣寺因為太注目,成為焚燒的目標。事件發生後,金閣寺廣為人知。後來三島由紀夫以此事件作為其小説《金閣寺》的藍本,金閣寺更加聲名大噪,重建後成為京都甚至全日本知名旅遊點,這豈不是真實的塞翁故事嗎?

金閣寺10 (2)

延伸閱讀:《銀閣寺的「銀閣」在哪裡?》

26 thoughts on “金閣寺的美麗與哀愁

  1. 綜觀古今中外
    有權勢者多喜建造宏偉的建築來彰顯自己的偉大與財富
    這些東西顯而易見輕易可以理解
    是多麼容易引起人的慾望痴念啊
    不過你的故事有更深一層意寓
    讓被塵俗困擾物慾束縛的我們
    可以得到一些警惕的作用
    讓心更澄明些
    純欣賞的角度
    看春花繁鬧秋葉紛飛,,,如此亦可

    Liked by 2 people

    • 對啊,看這些金殿玉宇就可以明白,為何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傑,都放不下權力,只要一聲令下,甚麼長城、兵馬俑都有人替你完成,彰顯你至高無上的權勢
      但如你所說,一切都有花落葉飛的一天,到頭來是非成敗都是夢一場

      Liked by 2 people

  2. 以前讀著三島由紀夫寫的「金閣寺」,總是對這傳說中美的不似人間之景的金閣寺心生嚮往,看到此寺真面目,更是讚嘆不已。 此番美麗只有天上才值得呀~~ ^^

  3. 謝謝這麼棒的文章分享,長知識了。
    我們遊金閣寺時,直覺得寺裡的一草、一木,甚至池裡游的魚、天上飛的鳥,都特別的優雅。
    朋友還笑說,他們可能還舉辦了魚鳥選拔賽,選上才得以進這美麗的金閣寺。哈~

    Liked by 1 person

    • 多謝你的誇獎,令我非常鼓舞~
      其實我寫文章同時,既要搜尋資料,也在溫故知新,自己也得益~
      哈哈,你的朋友太逗了,幸虧觀光客不用選拔,否則⋯

      Liked by 1 person

  4. 最近的一場讀書會就是讀《金閣寺》,許多書中譬喻比擬的對立二元的部份十分吸引人,善與惡,有形與無形,永恆與瞬間,完美與缺陷等,而讓大家決定之後在二讀或三讀這本經典。
    去年去了一趟京都,但只顧著書店考察,卻沒來的及去一窺其金閣寺的美貌。
    或許我也會跟溝口一樣,第一眼會覺得有些失落,但卻在腦中印記下她的超凡。

    Liked by 1 person

    • 形容得太貼切了,該本小説的確有不少耐人尋味之處。假如你不久的將來前往金閣寺,那箇中體會必定難以忘懷
      那場讀書會真令人心馳神往,實在太想參加了。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