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城位於日本滋賀縣琵琶湖東邊。從京都站乘搭JR火車約45分鐘,便可到達安土站,車站旁邊有安土城郭資料館。乘搭計程車,約10多分鐘,便到山麓。安土城天主信長之館和滋賀縣立安土城考古博物館在山麓不遠處。由於整座安土城早已焚毀,登山前最好先參觀這兩座展館與及車站旁的資料館,時間不足也要三揀其一。即使不曉日語,僅觀看展出的模型、地圖、繪畫、考古文物,對於了解這段歷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安土城是織田信長下令興建,城內天守是日本歷史第一座天守,揭開了日本建築史的新一頁。
安土城是織田信長下令興建,城內天守是日本歷史第一座天守,揭開了日本建築史的新一頁。其建築之宏偉與及工程之龐大曠古未有,當今日本名城如大阪城、名古屋城、熊本城、姬路城等,都是沿襲安土城天守加以改良。
織田信長何許人也?他是日本戰國時代最偉大的武將、政治家、軍事家,後世更有人認他是革命者。
一切要重頭説起。
日本戰國時代是烽煙四起、英雄輩出的年代。
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弱肉強食、朝不保夕的年代。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江山代有人才出,這個亂世,總有人要來收拾殘局。
天文三年(1534年),織田信長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名古屋一帶)。年幼時衣著奇異、行為荒誔,旁人譏笑為「尾張的大傻瓜」。天文二十年(1551年),父親逝世後,信長接任家督之位。令人吃驚的是,這名傻瓜繼位後,嘎然脫胎換骨,他勵精圖治,數年後統一了尾張。究竟他是裝傻充愣,韜光養晦?還是父親身故才大徹大悟,痛改前非?這就不得而知了。
永祿三年(1560年),信長率領三千名士兵,在桶狹間(名古屋附近)發動奇襲,擊敗了兵力約二萬五千人的強敵今川義元,震驚天下,史稱桶狹間之戰。

看那天守模型,便可想像,當年那安土城定然是外觀氣勢恢宏、巍峨雄渾,展現出君臨天下、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氣勢。
永祿十年(1567年),信長攻陷了稻葉山城,將附近一帶改名岐阜。「岐阜」二字源於中國,「岐」是指陜西省的岐山,當年周文王以此為根據地,起兵伐商,終成一代大業。「阜」是山東省曲阜,乃孔子故鄉。信長的抱負不言而喻。此名沿用至今,乃日本岐阜縣岐阜市名字由來。

室內塗上金箔,牆壁和拉門上有花草鳥獸、中國聖人賢哲的彩繪,如同天上宮闕,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時光荏苒,天正七年(1579年),信長移居剛竣工的安土城。從他剛攻陷稻葉山城到移居安土城期間,信長領兵浴血奮戰、東征西討、南攻北伐,強敵如朝倉氏、淺井氏、武田氏、長島氏、六角氏、比叡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一一被擊敗,織田軍進駐京都,將軍足利義昭被廢,天皇也牢牢掌握在手。信長已成為全國最有權勢的將領,無人能及。
安土山高約二百米,安土城天守便座落上山頂上,山麓下有民居。天守五重六階,「重」與「階」同為層數的意思,「重」為外觀上的層數,「階」則為內部的層數。換言之,從外表看,天守樓高五層,但內裏有六層,再加上地面下也有一層,所以室內一共七層。看那天守模型,便可想像,當年那安土城定然是外觀氣勢恢宏、巍峨雄渾,展現出君臨天下、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氣勢。室內塗上金箔,牆壁和拉門上有花草鳥獸、中國聖人賢哲的彩繪,如同天上宮闕,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從山麓沿著陡峭石階拾級而上,走走停停、停停看看。路上行人絕,山腰上曾經是信長家臣居所,現今剩下殘存的石垣與及石階。

一晃數百年,秋風蕭瑟今又是,換了人間。滄海桑田,天守早已不復返,僅剩石垣和石礎。
半小時後,終於到達山頂上的天守遺址。安土山位於琵琶湖東岸,由此經水路到湖的西南岸,便是大津市,再往西便是京都市。當年信長在安土山築城便是基於這層戰略考慮。
夕陽殘照,我的孤影逐漸拉長。黃土埋藏了歷史,四周空蕩蕩的,秋風慨嘆,傾訴悲涼舆孤寂。
參考書目:
黃琳雅譯,武光誠著。《圖解日本戰國時代》,台北:易博士,2000。
詹慕如譯,三浦正幸。《日本古城建築圖典》,台北:商周,2008。
《日本戰國風雲》系列文章
《櫻花夢落大阪城》
《阿初的遺憾》
《將軍夫人傳奇》
《第一夫人的最後歸宿》
《織田信長(上):夢迴安土城》
《織田信長(下):本能寺驚變》
《姬路城的故事(上):秀吉的十日奇蹟》
《姬路城的故事(下):悲情公主千姬》
《梟雄的輓歌》
短短3年,,,,
是說才3年安土城就被毀了
織田信長的皇圖生涯也完了?!
感覺這些大人物雖然像是一生都在殺殺打打中度過
但挑選要地的眼光還真的不錯
安土城的景致還蠻喜歡的
讚Liked by 1 person
是的,76年動工,79年完成,信長死於82年。請看下回分解!
讚Liked by 1 person
等不及看下回 :-)
讚Liked by 2 people
感謝你的鼓勵!
讚Liked by 1 person
同年,安土城也被焚毀
讚Liked by 1 person
夕陽殘照。
讚Liked by 1 person
期待下一集 =)
從古致今他們搶著蓋城堡、蓋廟宇、蓋金字塔,為了就是在歷史洪流上留下自己的足跡。沒想到這些建築往往被敵人或後人摧毀… 最能留下的反倒是那些 intangibles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你的鼓勵!快完成了,希望你會喜歡!
是的,比起詩歌、傳說、文學、藝術,那些萬丈高樓非常脆弱。不過,即使今日社會,也有不少人好大喜功,企圖興建甚麼「最高」、「最大」、「最長」,每個年代總有這類人。
讚Liked by 1 person
都說時勢造英雄,識人慧眼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就像讀孫子兵法,也不是如法炮製就能成功,每一個策略都要經過反覆不斷地演練與推敲計算,甚至想了一整年或好幾年才悟出個所以然。 不容易啊。 作為一個時代的領導人物的織田信長,也是令人敬佩的。
讚Liked by 1 person
信長的確是一個偉人,他破舊立新,令人敬佩。不過,也許因為他用激進的手法,去破壞舊社會,樹敵太多,才命喪不能寺!
讚Liked by 1 person
最近在看中國戰國時期的電視劇羋月傳,諸侯制度就是這樣吧 !
讚Liked by 1 person
大概是的,當年周分封諸侯,後來周天子影響力日漸衰弱,政令不出,各封國儼如獨立王國。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朝廷任,直接聽命於中央。不過秦僅兩代而亡,劉邦統一天下後,又分封土地於各功臣,諸侯割據現象又死灰復燃,直到漢武帝才將問題解決。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分享!
讚Liked by 1 person
也謝謝您光臨寒舍!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