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Renaissance)巨匠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傳世作品不多,約有15幅,其中女肖像畫僅得四幅。以知名度而言,首推《蒙娜麗莎》(Mona Lisa),其次就是《抱銀貂的女子》(Dama con l’ermellino,又譯《抱銀鼠的女子》)。此畫是他在米蘭期間的作品,於1489-1490年創作,當時作者大約37、38歲。
達文西出道於佛羅倫斯,未到而立之年就已經躋身一流畫家。當時佛羅倫斯被麥地奇家族(House of Medici)統治,家族掌舵人是羅倫佐·德·麥地奇(Lorenzo de’ Medici),人稱「偉大的羅倫佐」(Lorenzo il Magnifico,有關羅倫佐生平請參閱《波提切利的維納斯》)。這位偉大的君主醉心於文化藝術。他在位期間,不惜投放大量資金興建大學及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他四處招攬人才,不少詩人、哲學家、藝術家皆成為麥地奇宅邸的座上客,為其效力,達文西也不例外。
達文西效力麥地奇家族期間似乎發展平平,相關文獻資料也乏善可陳。羅倫佐麾下人才輩出,達文西雖然是當中翹楚,不過在群星閃耀下,其光芒多少也被掩蓋。另一方面,羅倫佐似乎也走漏了眼。他曾重用波堤切利(Sandro Botticelli),後來也鋭意提拔初出茅廬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證明他眼光獨到,堪稱伯樂。羅倫佐也曾分配給達文西一些工作,不過對於後者而言,那些都是旁枝末節。他希望有更多機會能夠一展抱負,發揮所長。剛好這個時候,米蘭攝政慮多維科·史科沙(Ludovico Sforza)向達文西發出邀請(也可能是羅倫佐推薦),讓後者決定前赴米蘭發展。

當我身處克拉科夫,適逢博物館整修,《抱銀貂的女子》被轉移到克拉科夫國立博物館(Muzeum Narodowe w Krakowie)臨時展出。
當時意大利仍未統一,城邦國之間明爭暗鬥,圖謀稱霸,各方勢力廣納賢士。有識之士也到處尋覓明主,畢竟良禽須擇木而棲。固然,沒有人能夠保證米蘭會比佛羅倫斯好。達文西的心態好比現代的在職者,在公司發展未如理想,就掛冠而去,另覓新僱主。達文西向羅倫佐提出請辭,後者也想借這個機會向米蘭示好,以鞏固兩家關係。他便送給達文西這個順水人情,讓他請辭,擔任米蘭宮廷畫師及工程師。
文藝復興以前,畫家主要為教會工作,肖像畫裡的人物一般為聖經人物。文藝復興以降,以人為本的思想漸漸流行,畫家可以為凡人創作,個人肖像畫開始流行。《抱銀貂的女子》就是此歷史背景下的產物,畫中人叫切奇利婭·加勒蘭妮(Cecilia Gallerani),乃慮多維科的情人。據說該位米蘭攝政有多位情人,切奇利婭是最受寵愛的一位。該畫估計是達文西受慮多維科委托而畫。
切奇利婭才貌雙全、聰穎過人,她對文學、音樂、哲學有濃厚興趣,並經常與文化界人士舉行聚會,互相硏試不同課題。甚至乎有學者認為,她是歐洲文化沙龍的始創者。切奇利婭認識達文西後,知道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自然不會錯過此機會,常邀請後者出席其聚會。
切奇利婭的父親在米蘭官廷任職,因此她並非出身豪門世家或名門望族。也許是基於這一層原因,切奇利婭不能與愛人共諧連理。1491年,慮多維科迎聚了費拉拉公爵的女兒碧雅翠絲·德斯特(Beatrice d’Este),婚禮由達文西負責籌辦。
婚後,慮多維科仍然與切奇利婭繼續來往,更有了一男嬰。可惜,紙包不住火,慮多維科金屋藏嬌之事被妻子發現。切奇利婭被迫離開,翌年嫁給一位貴族,婚後育有四名兒女。
若干年後,《抱銀貂的女子》被波蘭貴族Adam Jerzy Czartoryski購入,收藏於其家族位於普瓦維(Puławy)的博物館。波蘭多次遭受戰火蹂躪,不少珍藏皆付之一炬,幸好該幅名畫大致保持完整。1878年,家族後人將博物館連同珍藏搬搬遷到克拉科夫(Kraków)至今。
當我身處克拉科夫,適逢博物館整修,《抱銀貂的女子》被轉移到克拉科夫國立博物館(Muzeum Narodowe w Krakowie)臨時展出。館方搭建了一間臨時展廳,甫踏入展廳乃一條走廊,走廊的間隔牆有詳細介紹,走廊盡頭往右轉是一間偌大房間,《抱銀貂的女子》便是在這房間內展出。房間的燈光全部集中在肖像畫上,其餘空間則漆黑一片,讓觀賞者將注意力集中在切奇利婭及她懷中的貂鼠上。觀賞者不太多,進進出出最多十數人,與《蒙娜麗莎》前那人頭攢動的景況有天淵之別。我在畫前屏息凝視了大約十數分鐘,與畫中女子共度了一段短暫與溫柔的時光。
《抱銀貂的女子》長54公分,闊39公分,畫中切奇利婭那雪裡透紅的臉頰,瘦長的美人鼻子,加上那雙深邃的眼眸,顯得她端莊秀麗、雍容華貴。她的臉蛋向左轉,一雙明䀵瞧向遠處,可能正在召喚僕人,也說不定她聽到房間外傳來愛人的腳步聲。此番安排,不但突顯迷人的粉頸與微露的酥胸,更令作品增添生氣。
達文西涉獵甚廣,堪稱當代全才,他精通化學、數學、光學、工程學,也深入鉆研解剖學,對人體骨骼肌理有深入研究。畫中描繪切奇利婭那微屈的纖纖玉指,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絕。有趣的是,有藝術史學者認為伊人的手指顯得僵硬,她似乎有點緊張,與其淡然自若的神情南轅北轍。作者的用意,是否為了暗示女主人的愛情之路荊棘滿佈?

畫中切奇利婭那雪裡透紅的臉頰,瘦長的美人鼻子,加上那雙深邃的眼眸,顯得她端莊秀麗、雍容華貴。(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切奇利婭懷中抱著一隻銀貂。銀貂是米蘭公爵的徽號,女主人將它抱在懷中,暗示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銀貂也代表貞忠的意思,作者可能在讚揚切奇利婭的美德。另外,銀貂的古希臘語galee與其姓氏Galerani諧音。
數年前,專家利用先進儀器,發現背景原是深籃色,不知道是後世哪一位收藏家塗上一大片黑色。幸好,黑色背景沒有減弱伊人的古典韻味與優雅氣質。專家又發現,這張畫前後有三個版本,經達文西一改再改後才完成。最早的版本,切奇利婭懷裡沒有任何寵物。其後,作者在原畫上加了一隻貂鼠,身形較廋長,貂毛呈灰色。後來,他又再作出修捕,改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那隻銀貂。

左上角有人寫上LA BELE FERONIERE. LEONARD DAWINCI.,此乃波蘭收藏家所為。(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細心的觀賞者會發現此畫的左上角曾被弄崩,經修補後裂痕依然清晰可見。另外,左上角有人寫上LA BELE FERONIERE. LEONARD DAWINCI.,此乃波蘭收藏家所為。收藏家誤認為畫中女子與達文西另一名作《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內的女主角為同一人。不過,這個觀點已經被大部分專家否定。
最後補充,在米蘭期間,達文西也完成另一巔峰之作《最後的晩餐》。這,又是另一故事了。
延伸閱讀:
蒙娜麗莎失竊事件簿
達文西與《最後的晚餐》
達文西確實是奇才
歐洲五百年來再難出這樣一個天才
教育界也在問為什麼呢!
這幅畫除了能看到達文西精湛的技法
也可以從中了解當時流行的髮型和服飾等
欣賞肖像畫感覺都像在欣賞一頁流行史
很有意思!
不過像這類畫中出現的配件諸如動物昆蟲花卉等等
好像都會被穿鑿附會或臆測它所要述說的隱喻性的故事
這或許是為了彰顯藝術和宗教或哲學間相連結的奧秘性
且在文藝復興時代
在神性與人性之間
似乎有不少可以討論的話題呢!
再次謝謝Edward提供一段這麼好的藝術史!~~~
讚Liked by 2 people
實在不敢當,我對藝術只懂皮毛,寫幾篇「名畫背後的故事」之類的文章還可以,假如再深入探討我就露餡了⋯⋯甚麼透視法、冷暖色、光源等等,弄到我頭昏腦脹,你才是專家^^
達文西的確是奇才,可惜他甚麼都去研究,不像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那麼專注藝術創作,要不他的傳世作品一定更多。
我也覺得自從da Vinci code後,現在煞有介事去硏究名畫的一草一木,好像每一樣東西都會有甚麼訊息/ 象徵/ 秘密,這樣反而以偏概全,忽略了名畫整體的美
讚Liked by 2 people
凡走過必留痕跡,加上現代科技的發展,細節裡再也沒有可以藏住的秘密
但是如何解讀畫家的用意,則見仁見智
恬靜的神情與僵硬的手部表情所產生的矛盾,和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一直到現在,都是文藝界討論的熱門話題。
因藝術之美,在其創作之心,而「心」是無法用儀器來具象化的東西。
故其美在於無解。
讚Liked by 2 people
寫得好!
「因藝術之美,在其創作之心,而「心」是無法用儀器來具象化的東西。
故其美在於無解。」
無形的藝術之心是無法具體化、數量化,因此每件藝術瑰寶都是獨一無二的,感謝胡兄為拙文補添一段完美的注解!^^
讚Liked by 2 people
這副畫又被喻為mona Lisa 的家姐呢,你能在人流不多的情況下看到實在幸運呢!抱銀鼠的女子 真的很美呀,有種古典美。 這篇令我想起 達文西: 米蘭天才 這套戲, 其中就有呢副畫,mona Lisa, 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和最後晚餐⋯ 等我search 下個trailer 給你看
讚Liked by 1 person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你!這個週末我有空看看!^^
讚讚
這幅畫作比蒙娜麗莎來得大,人物表情和動物徐徐如生,可是頭髮和頸鍊似乎太平板不夠立體了。
讚Liked by 2 people
好眼力!資料顯示,達文西是於1489-1490年創作《抱》,然後在1502年才開始畫《蒙》,相隔十多年,大師功力更上一層樓,才出現你所指出的差別!^^
讚Liked by 2 people
聽你說起與銀貂佳人共度安靜溫柔的凝望時刻,我心裡泛起一聲聲柔和的小提琴聲響~
佳人手「指」的細節竟讓學者抽絲剝繭,可見此人的身分非凡,才讓後來學者精心研究。 就像音樂學家對作曲家和曲子的背景、和弦暗示的詮釋一樣,作品傳世,作曲家所傳達的訊息 (秘密?) 也不著痕跡地流傳著。
聽你說著這段故事,看著這美麗氣度的女子,心中歡喜至極! 美好的一天~
讚Liked by 2 people
哈哈,假若我與畫中伊人四目交投、眉目傳情之時,奧斯卡小姐能為我伴奏一曲,試問那是幾生修道的福氣!^^
讚Liked by 1 person
哈哈~ 承蒙不棄~
幻想有台琴,在你與畫中伊人心靈交流之時,琴聲響起…
我豈不成了超亮電燈泡! ^^
讚Liked by 1 person
哈哈~
放心,房間的燈光全打在畫上,四周漆黑一片,你在一隅撫琴,保證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讚Liked by 1 person
太好了! 我著一襲黑衣,隱身在黑暗中~
那就這麼說定了! ^^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