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來自天堂的建築師(下)

完成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ó)項目後(請詳閱上篇),高第(Antoni Gaudí)受到米拉夫婦委託,負責他們的寓所。這個項目於1906年至1912年間興建,稱為作米拉之家(Casa Milà),與巴特由之家同樣位於格拉西亞大道。乍看之下,其外觀仿若一處斷崖,崖壁上有無數洞穴,時人戲謔為La Pedrera(採石場的意思)。建築物外牆是用白石堆砌而成,呈波浪線條,陽台有金屬雕花欄杆,正門鐵閘花紋似顯微鏡下的細胞群。公寓內有采光中庭,每一單位光線都由中庭和外面街道而來,采光充足。

巴特由之家外觀仿若一處斷崖,崖壁上有無數洞穴,時人戲謔為La Pedrera(採石場的意思)。

據說,米拉之家的建築結構是受到蛇骨所啟發。建築物只用柱子而不用牆壁去承托大樓重量,因此它只有幕牆,沒有主牆。這個嶄新設計,令到公寓的住戶,能夠自由改動其單位內的牆壁,而不會建築結構安全。

米拉之家另一特點,就是其起伏不平的天台,躺徉其中,其樂無窮。天台上有多個造型奇特的通風塔及煙囪。其中一組煙囪鑲嵌上玻璃瓶碎片,既能防水,而且美觀又環保。

米拉之家另一特點,就是其起伏不平的天台,躺徉其中,其樂無窮。

1884年,高第被任命為聖家宗座聖殿暨贖罪殿(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簡稱聖家堂)總建築師。這座聖堂是他畢生的巔峰之作,其後更成為巴塞羅納地標。這座教堂與高第其他6項建築共同登錄為世界遺產。

儘管創作漸趨成熟,事業攀上高峰,高第卻面對多次生離死別。他年輕時,母親與兄姐已經相繼離世。1906年,父親離他而去後,高第一直與姪女相依。可惜天意弄人,姪女不但有情緒病,更有酗酒毛病,最後於1912年病故。連串打擊,令他變得沉默寡言、鬰鬰寡歡。

同時,高第的家鄕亦處於內憂外患。20世紀初,巴塞隆拿為首的加泰隆尼亞地區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代。城市工業化,加劇階級矛盾,左派和右派之間衝突日益嚴重,加上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中央政府和地區之間長期鬧不和,保皇黨和獨立派之間更是勢成水火,一連串的問題,終於發酵成1909年的「悲劇周」(Setmana Tràgica)事件。

1909年夏天,西班牙政府打算對屬地摩洛哥採取軍事行動,首相下令召進預備役軍人前往支援,當中包加泰隆尼亞現役及預備役軍人組成的軍隊。那個時代,兵役乃強制性,只可以透過付款免除兵役,不過,一般勞動階級是付擔不起的。7月份,在左派陣營包共和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及無政府主義者號召下,各地發生擺工、遊行、示威,其後暴力升級。西班牙政府從各地調動部隊增援,最終動亂造成78人死亡,數萬人受傷。事件雖告一段落,但派系之間的仇恨始終沒有緩和,到了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攘成更嚴重死傷,此乃後話。

絢麗耀目的光影錯落其中,身心淋浴在上帝的恩典與聖潔的光環中,令人心存敬畏,感動之情油然而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暴亂造成全市共80座宗教建築受損。馬克斯(Karl Marx)有句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左派人士認為羅馬天主教會和資產階級互相勾結,乃一丘之貉。受到煽動,工人四處破壞焚燒教堂、修道院等建築。暴亂最激烈期間,高第憂心仲仲,他不顧一切,冒著生命危險,趕往聖家堂施工地盤,幸好教堂奇蹟地絲毫無損。

高第甚少參與政治活動,卻熱心捍衞加泰隆尼亞文化。20年代,獨裁政府頒布法令,禁止公共場所用加泰隆尼亞語交談,更終止所有加泰隆尼亞文化慶祝活動。1924年,他前往教堂參與一項紀念加泰隆尼亞烈士紀念彌撒,在教堂門口被警方阻止。建築師用加泰隆尼亞語言回應,指對方無權阻止,随即被逮捕,後來助手往警局交罰金了事。

高第年輕乃紈絝子弟,他舉止輕浮、生活奢靡、揮金如土。大約30歲後,他痛改前非,成為一名虐誠的教徒。自1883年直到去世,他一直負責聖家堂的工作。大約1910年代左右,他推掉所有,全心全意投入聖家堂的工作,而且分文不收。他每天清晨起床,從桂爾公園的寓所步行到教堂參與彌撒,然後前往聖家堂的地盤工作,下班後,再到教堂祈禱告解才回家。1925年,他更搬到聖家堂居住,方便工作。

聖家堂至今還未完工,高第生前常說:「 我的委託人不急。」委託人是指上帝。根據設計圖,聖家堂會有18座高聳入雲的尖塔,每座尖塔代表一位人物,包括耶穌、聖母、十二使徒與及聖經四大福音的作者(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代表耶穌的尖塔最高,約170米,略低巴塞隆納的聖山蒙特惠奇山(Montjuïc),高第認為如果自己設計的尖塔高於上帝的作品便是僭越。每座尖塔頂部會鑲嵌色彩繽紛的裝飾物,更顯生動活潑。代表耶穌的尘塔會有一個巨型十字架。代表四位福音作者的尖塔也各有象徴物:路加是長有翅膀的公牛,馬太是長有翅膀的人,約翰是飛鷹,而馬可是長有翅膀的獅子。

誕生立面以耶穌誕生及成長為題,上面有多個人物、天使及動物的浮雕,目不暇給,饒富生命力。高第在設計此立面前,齋戒了20多天。

聖家堂儼如石雕版的聖經,教堂有三個巍峨壯觀的立面:東部的誕生立面,西部的受難立面,和南部的榮耀立面。誕生立面和受難立面已經完成。誕生立面以耶穌誕生及成長為題,上面有多個人物、天使及動物的浮雕,目不暇給,饒富生命力。高第在設計此立面前,齋戒了20多天。聖經記載,耶穌宣讀福音前齋戒了40天,高第於是也透過齋戒,潔淨身體,為自己過行的行為懺悔後,才開始工作。他身體異常虛弱,幾乎連床也下不了。

為了突顯耶穌承受的痛苦,牆上的浮雕稜角分明、線條簡潔利落,除此之外,沒有多餘裝飾物,瀰漫一股不安的情緒。

與誕生立面比較,受難立面顯得樸素得多。為了突顯耶穌承受的痛苦,牆上的浮雕稜角分明、線條簡潔利落,除此之外,沒有多餘裝飾物,瀰漫一股不安的情緒。

聖家堂大殿內,多支樹狀圓柱支撐著天花頂。佇足其中,如置身於天堂的樹林內,令人平靜祥和絢麗耀目的光影錯落其中,身心淋浴在上帝的恩典與聖潔的光環中,令人心存敬畏,感動之情油然而生。

聖家堂大殿內,多支樹狀圓柱支撐著天花頂。佇足其中,如置身於天堂的樹林內。

1926年6月7日下午,高第橫過馬路時被電車撞倒,頓失知覺。現場人士見到這個老人家身穿破舊邋遢的西裝,加上身上沒有身份證明文件,還以爲他是露宿者。有好心人替他招了計程車,但計程車司機擔心無人收不回車資而拒載。好不容易把他送到醫院,仍然沒有人知道他是鼎鼎大名的建築師。翌日,心急如焚的聖家堂職員到處尋找高第,他們去到醫院時才認出這位建築師。可惜,高第傷勢嚴重,藥石罔效。到了第三天,高第終於回到了天家。

高第的逝世,充滿戲劇性。也許這是虔誠信徒必經的過程。基督教是貧苦大眾的宗教,上帝關心窮人,耶穌及其門徒也過著粗衣糲食的生活。耶穌也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基督徒要好像耶穌一樣收著苦難而去,以此表明耶穌與窮人何等貼近。

阿倫·狄保頓(Alain de Botton)《幸福的建築》(The Happiness of Architecture)指出:「美感標誌著我們邂逅了我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的具體表現。 」(A feeling of beauty is a sign that we have come upon a material articulation of certain of our ideas of a good life.)如果你有幸懈㤧高弟的建築,你就會明白,他如何用曲線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為人類譜寫幸福美好生活。

(回到上篇)

7 thoughts on “高第──來自天堂的建築師(下)

  1. 高第的建築結構真的是非常特別
    想樣力特別豐富
    當然對上帝充滿虔敬的心
    這些都從他的建築體表現得一清二楚!
    “絢麗耀目的光影錯落其中,身心淋浴在上帝的恩典與聖潔的光環中,令人心存敬畏,感動之情油然而生。"這幅光景真是讓人驚嘆!

    Liked by 1 person

  2. 四位福音都有翅膀~ 好個天使象徵。 高聳的高塔帶給教堂神秘感。 我記得維也納市區的教堂也是高塔聳立,那時候通常是晚上回處所的時候行經此教堂,黑暗中看著尖塔,肅穆安靜。

    Liked by 1 person

      • 不算很鄰近,但是可以步行也可以搭公車到達。 那高聳入暗夜的高塔現在還在我的腦海中。
        以前念書的學校也許在附近 (?),有點忘了~ 那時候常常一直走路,大街小巷穿梭著,有幾次從學校走著竟然走回到家,自己都嚇一跳。

        Liked by 1 person

  3. 米拉之家我進去參觀了,巴略特之家只是路過,聖家堂真的非常壯觀,我入內參觀的時候,就被聖靈感動而流淚,這是高第為宗教而奉獻的了不起藝術。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