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以西北方約27公里有一處名叫奧維(Auvers-sur-Oise)的小鎮。和法國其他地方比較,這裡沒有旖旎風光,沒有雄偉山川,更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藴。平心而論,它是一個閒逸恬靜卻又平平凡凡的小鎮。不過在1890年5月,這平凡的小鎮迎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他就是後印象主義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
梵谷天才橫溢卻又一生坎坷。1890年,作為畫家的梵谷,由於作品無人賞識,令他陷入一窮如洗的境地,雪上加霜的是,他更飽受精神病所困擾。值得安慰是親弟西奧(Theo Van Gogh) 在經濟上給予支持。由於家住巴黎,西奧特意安排兄長到距離巴黎不遠的奧維小鎮休養身體,以便照應。同時,更安排了鎮上的嘉舍醫生(Paul Gachet)負責照顧他。始料不及的是,這小鎮竟成了梵谷的人生終點站。
某年夏天上午,我和兩位友人來到奧維鎮。在鎮中心放眼四周,有別於法國其他著名觀光小鎮,這裡沒有高聳入雲的哥德式大教堂,亦沒有令人肅然起敬的巴洛克或新古典式樣的市區廣場。除了一座其貎不揚的市政廳和數家酒肆商店,餘下盡是民居。鎮上出乎意料的清靜,別說遊客,連行人亦屈指可算。我念頭一閃,這不就是梵谷一生的寫照嗎?
天才總是吊形吊影。由於異想天開,天馬行空,加上思想深邃、獨特,他們言行舉止因而異於常人。大仲馬(Alexandre Dumas)某天寫作時,要將小說中他最喜愛的人物「殺死」,他竟因此而失聲痛哭,悲痛欲絶。文藝復興(Renaissance)巨匠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在工作期間受到打擾,他會大發雷霆,破口大罵(延伸閱讀:《悲劇英雄米開朗基羅(五)》)。天才們行為怪異,許多人不明就裡而刻意疏遠。和很多天才一樣,梵谷追求完美,令他執着如狂,加上他性格孤僻,不善交際,令他經常孤身隻影。
我們第一目個的地是位於市中心的Auberge Ravoux。它前身是一家旅店,當年梵谷便是下榻在此。屋子外牆有點斑駁,有上下兩層,下層為酒肆,上層則修建為梵谷故居博物館以供公衆參觀。我們從後門樓梯拾級而上,走廊狹窄,梵谷就住走廊第一間客房。如我所料,房間窄小而簡陋,導覽員指出,梵谷下榻期間,這裡僅有一卓一椅和一衣櫥。房內有一天窗,當日陽光燦爛,幾道金光斜線穿窗而入。儘管如此,室內依然陰沈灰暗,瀰漫淒淒戚戚的氣氛,天氣晴朗已經如此,更遑論烏雲密佈的日子。當年梵谷侍在這陰暗一角,觸景傷情,想起自己生平際遇,內心一定倍添鬱悶。

位於市中心的Auberge Ravoux 前身是一家旅店,當年梵谷便是下榻在此。屋子外牆有點斑駁,有上下兩層,下層為酒肆,上層則修建為梵谷故居博物館以供公衆參觀
天才總是曲高和寡,他們的作品超前但深奧難解,不易為人明白、接受,令他們覺得孤單寂寞。話說春秋時期,俞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俞伯牙彈奏的音樂,鐘子期都可以聽懂琴意,二人頓成莫逆之交。後來,鐘子期逝世,俞伯牙傷心欲絶,認為知音已去,世上已無人聽懂自己琴音,於是摔琴斷弦,此生不再彈琴。可想而知,知音難覓,天才的不幸莫過於此。梵谷懷才不遇,生前僅賣出一幅作品,他內心的苦楚不言而喻,正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屋外有一小徑,小徑兩旁綠樹成陰,草木蔥蘢,令人心曠神怡。 梵谷的《奧維街道及階梯》 (Village Street and Steps in Auvers with Figures)、《奧維的教堂》(The Church at Auvers)、《麥田群鴉》(Wheat Field with Crows)等不朽之作,便是在小徑附近取景。我們沿着小徑緩步而行,找到當年他所畫過的階梯、教堂和麥田等。他是為藝術而生,繪畫就是他生命。在奧維期間,他傾注心力,將內心的激情浪漫、辛酸苦澀、抑鬰怨憤在畫筆下盡情揮毫,在短短70天內,畫下了驚人的80多幅作品。
天才總是在逆境下攀上高峯。當遭遇挫折時,他們對天地萬物和生老病死有了更深體會,思想的衝擊為他們藝術生命注入新養份,從以能夠另創高峯。好比有了頑石,潮水才可擊起千層浪。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由於耳聾,聽不到世俗繁音,才可以寫下一篇篇的千古絶唱(延伸閱讀:《貝多芬的遺書》)。梵谷命途多舛,屢受挫折,加上精神病纏身,心靈受到極大震撼,所看所感受的世界異於常人,種種體會,令他完成一幅幅曠世之作。今時今日在欣賞梵谷、貝多芬等人作品時,回首前麈,他們所付出的沈重代價令人心辛酸,實在情何以堪。
在這舒適怡人的小鎮,梵谷的病情曾一度好轉。唯好景不常,7月初,他前往巴黎探望西奧,發現原來弟弟頑疾纏身,且經濟拮据。梵谷深覺自己已成為弟弟的包袱。與此同時,他又與嘉舍醫生出現嚴重矛盾。雙重打擊,間接令病情急轉直下。
步行約10分鍾,一望無際的金黃麥田映入眼簾。沿著麥田上的小徑再向前走,我們很快來到一處三岔口。梵谷便在此處完成了他著名的《麥田群鴉》。畫中那麥田上群鴉亂舞,在暗藍的天色俺蓋下,畫中籠罩着陰沈不詳氣氛,儘管作者的才華如金黃麥田般燦爛奪目,可惜生命就快走到盡頭,縱使萬分無奈卻無能為力。一個月後,梵谷重返此地,以槍指胸,拉下板機。身負槍傷下,他強忍痛楚,自行返回旅店。兩天後,他在西奧陪伴下,嚥下最後一口氣,撤手人寰,終年三十有七。梵谷的作品固然驚世駭足,他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亦前無古人。從麥田到旅店約十數分鐘路程,不知梵谷在負傷下是如何熬過這段路的?或許對他而言,皮肉痛楚比起內心苦楚算不上甚麼吧!
當日風和日麗,但舉目張望,只見麥田萬無邊際,四處渺無人煙,想起天妒英才,悲涼和無奈的感覺湧上心頭,輕風吹送,麥田搖曳,更倍添哀愁。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梵谷的作品在他生前一文不值,但諷刺地,在他死後卻價值連城。如果說梵谷在世時,命運折騰他,那麼他離世後,命運是在補償他還是在揶揄他?假若他在遠處的天堂看到這一切,必定苦笑不已,百般滋味湧上心頭……
我們繼續沿小徑住前走,在不遠的拐彎處旁邊有一座墓園,梵谷便是葬在此處。他的墳墓在入口不遠處,手足情深的西奧永遠倍伴在側。墓碑上插了數朵向日葵,令人聯想起他的向日葵系列,煞有意思,墳前種滿長青膝,提醒大家,他的作品長青不朽,永留人間。正是:「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延伸閱讀:《梵谷與莫內》
我在阿姆斯特丹看梵高的作品
第一次看到他的油畫真跡
被他的自畫像,人物畫像憾動到
他的畫極為感動人
我因看了這些畫看了他所寫過的書信記錄
從此不再認同他是個瘋子了
但也不知是誰說他是個瘋子的?
我反而覺得生命的厚度與深度
我們很多人都活得不如他!
讚Liked by 1 person
與其說他是瘋子,
不如説他性格為世說不容,
因此我在文章説天才總是知音難覓。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的藏品很豐富,聽說Kröller-Müller Museum也不遑多讓,
打算明年去。^^
讚讚
必經的孤寂
好像真的是許多藝術家的命運
我就是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看梵高作品的
真羨慕啊你下一個旅程
我想看見梵高的作品一定會讓你很有收穫的
讚讚
Reblogged this on Artist of Life and commented:
一位藝術家,一種人生。
讚Liked by 1 person
藝術家的人生總是充滿傳奇
讚讚
擁有孤寂是藝術家最美好的禮物 … 但是畢竟孤獨難以長期忍受,無知音的人生也難以承受。 梵谷的一生令人晞噓,不僅是他一生的寂寥,還有他不被世人瞭解的孤立。
他不屬於這個世界,卻慷慨地留給這個世界最深遂的禮物。
讚讚
我想梵高的偉大,
在於他前無古人的藝術視野,
作品超前
但正因為他太超前,
我們這些庸俗的世人,
不曉得欣賞,
到世人開始學懂得珍惜這些寶貴遺産時,
他早已離我們而去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的老師曾經說過,作曲家的視野比一般人超前至少十年。 藝術家也是一樣,他們創造的是十年後的世界。
讚讚
梵高不属于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却仍然对这个世界深情以待,这也是梵高的伟大之处。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