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簽字廳(上)

1508年,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受邀前往羅馬為教廷效力。這位年輕畫家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他文質彬彬、平易近人、謙遜有禮,很快便在羅馬站穩腳步,攀上了藝術事業的高峰。

當時教宗尤利烏斯二世(Julius II)是一位有魄力的領袖,同時也是藝術行家,大力支持各項藝術工程,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與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在其麾下效力,羅馬亦取代了佛羅倫斯,成為文藝復興(Renaissance)中心。

這位性格崛强的宗教領袖,對米開朗基羅又愛又恨,兩人乃歡喜冤家。米開朗基羅從來不買他賬,曾不止一次把尤利烏斯二世轟出工作間,又前往戰場向他追債,又曾經試過不辭而別,這位教宗被氣得七竅生煙、咬牙切齒。(有關二人的故事,請點擊(《悲劇英雄米開朗基羅(三)》《悲劇英雄米開朗基羅(四)》《悲劇英雄米開朗基羅(五)》)教宗和拉斐爾的關係卻融洽得多,他對畫家只有信任和疼愛,很快對他委以重任。

拉斐爾之才不亞於米開朗基羅,在創作路上比起他的平坦順𣈱得多,這和他的性格與為人處世態度不無關係。

梵蒂岡宮(Palazzo Apostolico)是歴任教宗的官邸,尤利烏斯二世不大喜歡前任教宗亞歴山大六世所住過的房間,於是選擇了宮殿另一組房間,作為寓所,並委任拉斐爾負責制作寓所的濕壁畫,稱為拉斐爾客房(Stanze di Raffaello)。這一系列的壁畫這系列的房間已歷史和宗教為題材,洋溢著人文氣息,讓到訪者進入一段色彩絢麗奪目耀眼的史詩式旅程。拉斐爾客房壁畫與西斯廷禮拜堂米開朗基羅的壁畫堪稱羅馬文藝復興的最高繪畫成就。

拉斐爾客房(Stanze di Raffaello)壁畫已歷史和宗教為題材,洋溢著人文氣息,讓到訪者進入一段色彩絢麗、奪目耀眼的史詩式旅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拉斐爾客房一共有四個房間,其中最著名的是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也是最受遊客青睞之處,常人滿為患。這處是教宗的圖書館,也是他簽署重要文件的地方,因此而得名。拉斐爾共為簽字廳繪制了四幅濕壁畫,包括《雅典學院(Scuola di Atene)、《聖禮的爭辯(La disputa del sacramento)《帕那索斯山(Il Parnaso)和《三德像》(virtù e la legge),分別代表哲學、神學、詩歌和法律四大知識領域,如此安排大有深意,標誌教會與俗世社會的交融、宗教精神與人民精神的共融與及聖靈知識與人類知識的結合。

《三德像》(圖片來源:Vatican Museums)

表現法學的《三德像》位於簽字廳的南牆。三德是指勇氣、謹慎和節制。壁畫上半部三位女神分別此三種美德。左邊身穿盔甲者是勇氣女神。她左手撫摸著獅子,右手握住一撮橡樹樹技,高大長壽的橡樹是勇氣的象徵,也是尤利烏斯二世的家族徽號。有人認為她的坐姿是模仿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象徵謹慎的女神坐在中間,留意她有兩張臉,一張年輕的面孔正在照鏡,代表當下的智慧和知識,而背後那張年老的比喻透過經驗判斷是非。坐在右邊的是節制女神,她手上握著的韁繩,有克制的意思。

《帕那索斯山》(圖片來源:Vatican Museums)

表現詩歌的《帕那索斯山》位於《三德像》對面牆壁。希臘神話故事中,帕那索斯山是繆斯女神的故鄕。文藝之神阿波羅坐在中央,彈奏樂器,九位繆斯女神擁簇其身旁。按道理,堅決反對多神論的教廷,是不容許藝術作品內出現希臘羅馬神祇的。不過,掌權的尤利烏斯二世知識淵博,了解到古希臘羅馬的人文內涵,加上他可以借此表現自己的寬容開明作風。

除了神話人物,畫內還有九位古代詩人及九位畫家身處時代的詩人。左上方那名穿著藍色長袍,抬頭仰天的失明老者就是荷馬(Homer)。翹腿坐在石頭上,聆聽荷馬一言一語的是古羅馬詩人恩紐斯(Ennius),他非常崇拜這位智者,更曾經在詩中稱自己乃荷馬轉世。身處二人中間者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詩人及作家但丁(Dante Alighieri)。左下方左手握著卷軸的女子是詩人莎芙(Sappho)。拉斐爾安排她挨在門框,如此一來,門框也成為壁畫一部分。題外話,莎芙是同性戀者,女同性戀者英語lesbian,就是源自其居住地萊斯博斯島的拉丁語Lesbos

《聖禮的爭辯》(圖片來源:Vatican Museums)

代表神學的《聖禮的爭辯》位於西牆。拉斐爾客房眾多濕壁畫,就數這幅最為金碧輝煌,既象徵上帝的榮光,也標示教會的勝利。上帝位於中央頂端,耶穌位於上帝下方,而耶穌下方有一隻鴿子,象徵聖靈,「三為一體」連成中軸線。

上帝位於中央頂端,耶穌位於上帝下方,而耶穌下方有一隻鴿子,象徵聖靈,「三為一體」連成中軸線。(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聖母和施洗者約翰位於耶穌兩旁,多位使徒、聖人等聖經人物,坐在耶穌後方的雲朵上。最左邊的是聖彼得,他手上的一對鑰匙便是其標記。在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祭壇畫中,他也是手握一對鑰匙。因為耶穌對他說過,要把天國與地上的鑰匙給他,金色是天上的鑰匙,銀色是地上的鑰匙。如同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最後的晚餐》,彼得也是新穿藍色長袍。左手邊第四位便是擊殺歌利亞的大衞王,有別於《大衛像》雕塑的少年英雄形象,在拉斐爾畫筆下,他是一位年老智者。頭上的皇冠代表他的君王地位,他精通音律,所以身邊常有樂器。

最左邊的是聖彼得,他手上的一對鑰匙便是其標記,因為耶穌說過,要把天國與地上的鑰匙給他,金色是天上的鑰匙,銀色是地上的鑰匙。左手邊第四位便是擊殺歌利亞的大衞王,在拉斐爾畫筆下,他是一位年老智者。頭上的皇冠代表他的君王地位,他精通音律,所以身邊常有樂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右邊也有不少家傳戶曉的聖經人物。最右邊的是聖保羅,在這幅《聖禮的爭辯》與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內,他都是蓄有長鬍鬚,身穿紅袍。保羅被斬斷頭顱而殉教,因此握著一把長劍。坐在保羅旁邊的是亞伯拉罕,上帝為了試練他,叫他獻上兒子以撒作為祭品,因此畫中他手執祭祀用刀。右邊第四位就是跨過紅海的摩西,他手上的便是上帝所頒布的十誡石板。

最右邊的是聖保羅,他被斬斷頭顱而殉教,因此握著一把長劍。坐在保羅旁邊的是亞伯拉罕,上帝為了試練他,叫他獻上兒子以撒作為祭品,因此他手執祭祀用刀。右邊第四位就是跨過紅海的摩西,他手上的便是上帝所頒布的十誡石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至於坐在最底層者,便是在人間爭論彌撒聖禮之事的聖徒及教會人士。最右邊數起第七位是推翻麥地其家族(House of Medici)的傳教士薩佛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他提倡極端的禁慾主義,最後更被亞歷山大六世處以破門律,其爭議性比較高,故此只露出雙眼和鼻子。(延伸閱讀:《波提切利的維納斯》)從佛納羅拉往左數第二位是上文曾提及的但丁。他在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經常頭戴象徵榮耀的月冠花冠。在壁畫左下方,坐在祭壇不遠處,身穿金絲禮袍,頭戴金絲白帽者是教宗聖額我略一世,這位偉大的教宗被後世尊稱Saint Gregory the Great,拉斐爾以尤利烏斯二世為模特兒。

拉斐爾在《聖禮的爭辯》內畫了多名天使。上帝左右各有一組天使,每組三名,而象徵聖靈的鴿子旁邊,有四名天使手持福音。另外,又有多名天使,藏匿在朵雲內,活潑多變。將此畫連同上一篇文章介紹的《金絲雀的聖母》對照,就不難發現,拉斐爾筆下的天使不但栩栩如生,而且千變萬化。這位年輕的大師以聖母及女性畫而著稱,其實也是繪畫天使的高手。(待續)

前往:《拉斐爾簽字廳(下)》

坐在祭壇不遠處,身穿金絲禮袍,頭戴金絲白帽者是教宗聖額我略一世,這位偉大的教宗被後世尊稱Saint Gregory the Great,拉斐爾以尤利烏斯二世為模特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最右邊數起第七位是傳教士薩佛納羅拉,只露出雙眼和鼻子。從佛納羅拉往左數第二位是上文曾提及的但丁。他在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經常頭戴象徵榮耀的月冠花冠。(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拉斐爾筆下的女性》
主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0 thoughts on “拉斐爾簽字廳(上)

  1.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確實將宗教文化藝術推展到了極致
    這裡我雖沒去過,但去年曾小遊俄羅斯的宮殿,對於內部的裝飾塗繪,只能說眼花撩亂,嘆為觀止
    然自工業革命以後,人們偏重物資生活,但凡國家教育方針、人才培育無不重科技而輕文藝,且隨著時日竟是有增無減。這些文化遺產恐怕真的不只空前,而且必將絕後了。

    Liked by 1 person

    • 美學教育有以德教化的作用,可惜,工業革命後,教育淪為配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配套,走向產業化、分工化、專業化、商品化。因此,近二百年,人類物質突飛猛進,可惜是精神能力及道德文明卻遠遠落後。

      Liked by 1 person

  2. 拉斐爾客房的壁畫實在了不起! 現場看到一定更驚人。
    感覺上拉斐爾使用的色調溫和,或許跟他的隨和個性有關~
    的確,個性和才華常常無法畫上等號,米開朗基羅才華過人,相處上比較需要下功夫,需要有真心領略他的藝術天才的伯樂! 拉斐爾也是個大大的人才,而溫和親切的個性為他的事業推了一把助力!

    我很喜歡「聖禮的爭辯」,每個人物都好清楚,面容表情也很貼切。

    Liked by 1 person

    • 拉斐爾客房的話的確是很震撼,可惜梵蒂岡遊客紛至沓來,不論是《最後的審判》或《雅典學院》總是人滿為患,影響了觀賞的興致。
      個人覺得米開朗基羅純粹是藝術家,至於拉斐爾,既是藝術家,亦是精明的商人。當然,我們對事不對人,純粹欣賞他們的偉大作品,他們二人,皆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這點毋庸置疑。

      Liked by 1 person

      • “人滿為患"! 讓我想起有一年去台北故宮,看到擠成一團的人潮,想看個翠玉白菜都要排隊等三十分鐘~ 好恐怖啊!
        藝術作品受歡迎是好事,人多好像不怎麼愉悅。 這兩者好矛盾 ~ 

        Liked by 1 person

    • 拉斐爾的作品,構圖完美、色調溫潤,他是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後輩,透過二人作品偷師,但卻融會貫通,自成一家。
      好奇一問,Lu最喜歡文藝復興時期哪件作品?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